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福建地区成年人正常牙合的牙、牙弓测量分析

发表时间:2010-10-28  浏览次数:568次

  作者:钟萍萍, 张端强 胡志坚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1.附属口腔医院 正畸科,福州 350002;2.流行病统计教研室,福州 350004

  【摘要】 素目的 研究福建省成年人正常牙合的牙牙合模型,为人群的临床诊断分析与治疗提供帮助。 方法 应用电子游标卡尺进行123名正常牙合模型数据的测量。 结果 福建省成年人正常牙合的牙齿宽度、牙弓宽度、牙弓长度性别差异较大;前、后牙的Bolton指数分别是79.30±3.32、92.16±2.75,无性别差异。 结论 福建省成年人正常牙合的牙颌颅面均有地区特色,种族也是影响牙颌面特征的因。

  【关键词】 牙牙合; 正畸学,矫正; 牙模型; 牙弓; 牙冠; 参考值; 福建

  “口腔正畸学之父”Angle于1897年提出了“理想正常牙合”的标准,即必须保持全副牙齿,牙齿排列整齐、上下牙齿的尖窝及牙合接触关系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实际上现代人中只有极少数人牙合的发育接近理想正常牙合,而绝大多数正常牙合人体均以个别正常牙合的形式存在。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标准应是个别正常牙合,而不是理想正常牙合。随着正畸学科的不断发展,矫治技术的推陈出新,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体的牙颌形态以及矫治后的长期稳定。而研究正常牙合个体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建立各地区各民族的的正常牙合参考值,是进行错牙合畸形矫治的基础。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1.1 样本 福建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中随机抽样,选出来自福建省各地、市的正常牙合123名作为样本,男性55名,女性68名,年龄(19.70±1.69)岁(18~24岁)。要求每个样本的祖辈为福建人,本人在福建出生并居住>10年,汉族。

  1.1.2 选择标准 牙齿排列整齐,无扭转,无拥挤,无间隙,牙列完整无缺损(第三磨牙除外),磨牙、尖牙关系中性,后牙尖窝关系良好,覆合覆盖正常,软硬组织无明显前突和后缩,无颞下颌关节疾患;容貌协调;无外伤、牙体牙周及正畸、修复治疗史。

  1.1.3 不同地区的比较 选用与本实验测量项目相同,测量方法一致,年龄范围相同的其他地区的均值、标准差进行样本均数t检验,对不同地区的相同测量项目进行比较。选择王建国的藏族人的牙冠宽度、尖牙间宽度及长度、Bolton指数的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也与云南人、广西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研究[15]。本研究的度量单位为毫米(mm)。

  1.2 方法

  1.2.1 对每个受试者用登士柏牙科有限公司的翡翠Jeltrate印模材取模,用贺利氏古莎齿科有限公司的超硬模型石膏灌模。

  1.2.2 测量工具与方法 用电子数字显示游标卡尺(精确到0.01 mm)及三角尺。由同一研究者集中时间逐一对每副模型进行测量,对每个项目分别测量2次,2次误差<0.1 mm,记录其中均值,>0.1 mm者重测。数据分析采用SPSS 10.0 软件包进行统计,本实验同一指标的性别差异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地区及人种的比较使用两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

  1.3 测量项目

  1.3.1 牙冠宽度 分别测量上下颌左右侧中切牙至第二磨牙的近远中最大径。1、2、3、4、5、6、7分别代表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的牙冠宽度(图1)。

  1.3.2 牙弓的宽度 分别测量左右侧同名牙齿之间的牙弓宽度(图2)。DD:切端远中间的最大距离;CC:两牙的颊尖距离;MBC:两牙近中颊尖的距离;DBC:两牙远中颊尖距离。

  1.3.3 牙弓长度(L) 牙弓前段长度:中切牙近中接触点至尖牙颊尖连线的垂直距离(UL1);牙弓前中段:中切牙近中接触点至第二前磨牙远中接触点连线的垂直距离(UL2);全牙弓长度:中切牙近中接触点至第二磨牙远中接触点或远中边缘嵴凸点的垂直距离(UL3)[6](图3)。

  2 结 果

  2.1 性别差异

  2.1.1 牙冠的的宽度 本实验分别测量上下颌左右侧牙齿的近远中径,发现男性牙冠均比女性大(表1~2)。上颌牙冠的宽度大小顺序除了女性左侧6>7>1>3>4>5>2外,上颌其他的牙齿顺序男女均为:6>7>1>3>4>2>5;下颌牙冠的宽度左右大小顺序除了女性右侧为6>7>4>5>3>2>1,其余一致依次为:6>7>5>4>3>2>1。牙冠的大小左右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颌牙齿宽度:除了上颌双侧的第一、第二双尖牙及侧切牙牙冠宽度及上颌左侧第一磨牙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牙齿(上颌第双侧第二磨牙、尖牙、中切牙,上颌右侧第一磨牙)性别差异显著。下颌牙齿宽度:除了下颌双侧的侧切牙、第一双尖牙、第二双尖牙及左侧的第一磨牙无性别差异外,其余的牙齿(下颌双侧的第二磨牙、尖牙、中切牙及右侧的第一磨牙)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表1 福建地区正常牙合上颌牙齿宽度测量结果表2 福建地区正常牙合下颌牙齿宽度测量结果

  2.1.2 牙弓的长度及Bolton指数 上下颌的牙弓长度及Bolton指数无性别差异。上下颌牙弓前段、中段及全牙弓长度均是男性大于女性(表3)。表3 福建地区正常牙合上下颌牙弓长度及Bolton指数测量结果

  2.1.3 牙弓宽度 除下颌侧切牙间的牙弓宽度男女一样(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他部位的牙弓宽度均是男性比女性宽。无论男女,由前到后,牙弓宽度逐渐增加;第二磨牙间的宽度最大。上颌第二双尖牙往后至上颌第二磨牙之间的牙弓宽度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下颌的性别差异较上颌更明显,仅仅侧切牙间的宽度无性别差异外,其余部位的牙弓宽度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表4~5)。表4 福建地区正常牙合上颌牙弓宽度测量结果

  2.2 福建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 本研究选择藏族人与云南人的牙冠宽度、尖牙间宽度及长度、Bolton指数的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13]。3个地区的牙冠宽度,大小顺序为:藏族>云南>福建人;上颌的牙冠宽度顺序均为:6>7>1>3>4>5>2;下表5 福建地区正常牙合下颌牙弓宽度测量结果

  颌的牙齿顺序:女性均表现为6>7>4>5>3>2>1。男性牙冠大小的排序则出现了不同:藏族男性:6>7>3>4>5>2>1,云南男性:6>7>4>3=5>2>1;福建男性:6>7>5>4>3>2>1。福建与云南的女性牙冠宽度的顺序相同。福建地区的牙冠宽度与藏族人均有显著差异。与云南人进行比较后发现:除了福建与云南的男性上下颌第二磨牙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牙齿的牙冠宽度男女分别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

  本实验样本的左右侧进行t检验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故将左右侧合并后得到的均值与云南的Bolton指数及部分牙弓项目进行比较结果(表6):两个地区的Bolton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尖牙间宽度与长度上,上颌牙弓前段长度云南男性与福建男性有显著差异;男性在上颌前段牙弓长度与福建人有显著差异[23]。6 福建、云南Bolton指数及部分牙弓长度均值标准差

  3 讨 论

  3.1 福建地区正常牙合的牙、牙弓大小的特征 本研究结果表明,男性的牙齿宽度、牙弓的宽度、长度均比女性大,这表明牙齿和牙弓的大小与体格及颌骨的大小有着正相关关系:即男性的体格一般比女性大,故其颌骨大,牙弓大,牙冠的宽度也大于女性,具有高度统计学差异性。国内外的研究发现,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地区间人群的牙齿、牙弓的大小存在着差异。一般认为牙冠的近远中宽度为黑人>蒙古人>白人,同时存在性别差异[410]。国内的研究也表明各民族地区间存在差异。如刘侃研究上海青少年的恒牙宽小于日本人,王建国研究显示藏族正常牙合牙冠宽度大于汉族人[1,11]。广西壮族人的弓形与白人和黑人的弓形也存在明显差异[5]。本研究结果也表明,与藏族人相比,福建地区的人具有牙冠宽度、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均比藏族人小的特点。福建人与藏族人在下颌牙冠宽度的排列顺序上是一致的,均为6>7>4>5>3>2>1,而在上颌的牙冠宽度排列上就有了差异,藏族人上颌牙冠的宽度依次为:6>7>1>3>4>5>2;福建地区则上颌牙冠的宽度男女右侧均为:6>7>1>3>4>2>5;而左侧则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左侧为:6>7>1>3>4>2=5,女性左侧6>7>1>3>4>5>2。说明福建人的上颌右侧第二双尖牙退化较明显。Merz等发现这些差异主要与基因、遗传的影响以及种系发育等有关[7]。与云南省的研究对比也证实了不同地区牙齿和牙弓存在着差异。这与福建、西藏、云南在地域、饮食习惯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有关。

  3.2 关于Bolton指数的实际应用 尽管男性与女性的牙弓宽度与牙齿宽度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Bolton指数却无性别差异,表明尽管不同的正常牙合人群及性别的牙冠和牙弓的宽度大小有差异,但各自的牙量与其牙弓大小是相对协调的,比率是恒定的,上下颌之间的牙量关系比率是协调的。这也提示在临床应用中,既要注意测量值,更要考虑比值是否异常。

  在正畸治疗的最后阶段,上下颌牙比率失调是导致矫治失败的原因之一[12]。有些研究认为,不仅前牙牙冠宽度直接影响上下颌牙弓的协调性,前牙近远中倾斜度和唇舌向倾斜度也对上下颌牙弓的协调性有影响[1314]。若上切牙唇舌向倾斜度不足,就会出现和前牙Bolton比值过大相同的表现。因此,在临床应用时要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

  3.3 地区、种族差异 本结果证明不同种族、民族、地区的牙齿、牙弓的大小和形态存在着差异[1516],应建立各自的正常牙合牙齿和牙弓的各项正常指标,以便在正畸矫治设计过程中,结合运用本地区的资料,使治疗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傅民魁. 正常牙合藏族人牙、牙弓测量分析[J]. 口腔正畸学, 1999,6(2):7073.

  [2] 许艳华,徐 芸,余 兵. 云南省汉族正常牙合牙、牙弓、基骨的测量分析[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3,19(6):358360.

  [3] 张晓蓉,徐 芸,邓 怡. 云南省正常牙合 青年牙、牙弓测量分析[J].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0,21(2):4042.

  [4] 周 嫣,方志欣. 壮族正常牙合人APDI、ODI值的测量与研究[J]. 广西医学, 1999,21(1):1820.

  [5] 方志欣,周 嫣,陈世稳,等. 广西壮族正常牙合青少年牙弓测量分析(模型测量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 2002,18(3):191193.

  [6] 傅民魁. 口腔正畸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63.

  [7] Merz L M,Isaacson R J,Germane N, et al. Tooth diameters and arch perimeters in a black and a white population[J]. 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 1991,100:5358.

  [8] Rudge S J. Dental arch analysis:arch form.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Eur J Orthod, 1981,3(4):279284.

  [9] Burris B C,Harris E F. Maxillary arch size and shape in American black and whites[J]. Angle Orthod, 2000,70(4):297302.

  [10] Raberin M,Laumon B,Martin J L, et al. Ddimensiona and form of dental arches in subjects with normal occlusions[J]. 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 1993,104(1):6772.

  [11] 刘 侃,刘泓虎,周 蕾,等. 上海市正常牙合青少年牙、牙弓、基骨的测量分析[J]. 口腔医学, 1993,13(1):13.

  [12] 林久祥,傅民魁. 上下颌之间牙量关系的分析及其临床应用[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1991,5(1):1718.

  [13] 牛百平,叶湘玉,刘 芳. 前牙Bolton比值的临床应用[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95,1l(3):2ll214.

  [14] Andrews L F. Straight wirethe concept and appliance[M]. StLouis: V. MosbyCo. 1990:229235.

  [15] 傅民魁,田乃学. 口腔X线头影测量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6.

  [16] 袁 虹,傅民魁. 中国成人正常牙合国ODI、APDI值的测量[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0,14(1):434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