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生牙治疗17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21 浏览次数:471次
作者:奥 云 谢 立 作者单位:(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要】 目的:对多生牙发病率、好发部位进行分析,明确多生牙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口腔科近3年来(2005-2008年)门诊儿童患者中有多生牙的170例患儿进行临床治疗及回顾分析。结果:136例多生牙(已出龈及萌出)直接拔除,21例多生牙(有临床表现)经牙龈翻瓣术拔除,13例暂无临床症状的多生牙给予保留观察。结论:依临床观察儿童多生牙发病率为3 %,男多于女,好发于儿童混合牙列期前牙区,尤其是上中切牙之间;21例埋伏多生牙位于牙槽嵴腭侧或唇腭侧之间,牙龈翻瓣术经腭侧切开,效果较好,值得推荐。
【关键词】 儿童;多生牙;诊断;治疗
多生牙又名额外牙、多余牙,是口腔科儿童常见疾病。它影响牙弓,使牙列不齐,牙合关系变异,程度不同地防碍咀嚼、发育和美观[1]。作者在2005-2008年对儿童多生牙(包括埋伏多生牙)的发病率、好发部位、治疗方法等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口腔科2005-2008年门诊儿童患者总人数为5 666例,有多生牙的患儿170例,发病率为3 %。男131例,女39例。其中发生在混合牙列期最多,117例,占69 %;乳牙列期49例,占29 %;恒牙列期只有4例,占2 %;最多发生于上前牙,131例,占77 %。同时萌出1个多生牙有129例,占76 %;同时萌出2个多生牙有38例,占22 %;同时萌出3个或4个多生牙的3例,占2 %。
1.2 方法
1.2.1 诊断 对多生牙患者术前常规拍曲面断层片、牙片,对完全埋伏阻生者可选择拍摄牙槽突CT平扫。以明确多生牙数目,牙根形态、位置及与邻牙的关系,指导牙齿拔除术。
1.2.2 治疗 用2 %利多卡因注射液0.5~1 mL于多生牙唇侧黏膜浸润麻醉,腭侧切牙孔神经阻滞麻醉,其它区段多生牙麻醉相应支配神经,等麻醉显效后开始操作。对136例己萌出多生牙在局麻下拔除。对21例埋伏多生牙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定位后给予局麻下牙龈翻瓣及去骨术拔除,上颌腭侧牙龈翻瓣过程中注意保护切牙乳突及内行神经。对13例深位埋伏的没有症状的多生牙,经辅助检查暂不影响恒牙胚、恒牙列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2 结果
170例儿童多生牙中,136例局麻下直接拔除,21例经牙龈翻瓣及去骨术拔除,拔除多生牙后牙列拥挤、恒牙晚萌出或错位萌出、尤其是上中切牙之间间隙得到自行调整,恢复到相对正常颌。
对埋伏深没有症状不影响牙列的多生牙13例临床随访观察1年,X线片示较前有生长,但不影响牙胚及牙列,继续让患儿定期复查。
3 讨论
正常牙数之外多生的牙齿为多生牙,可发生于牙弓的任何部位,但大多数有一定规律。它可使邻牙迟萌、牙根吸收或错位萌出,亦可导致牙列拥挤,在前牙部位的多生牙影响患者的面容美观[2]。
经过3年的临床观察,多生牙好发于儿童混合牙列期,乳牙列、恒牙列期少见,发生于恒牙列期者,多已造成牙列拥挤不齐,恒牙错位萌出。故儿童已萌多生牙一经诊断明确后应立即拔除,因为它的生长要占据牙槽嵴一定的位置,导致邻牙错位萌出,甚至阻生,出现错牙合畸形,进一步影响面形发育,严重影响患者美观。多生牙牙冠形态多为锥形,部分埋伏阻生的多生牙根尖有小弯或倒钩,其多发牙段位于上颌前牙区,尤其是上切牙之间,呈单发型,两颗以上较少见,发生在其它区段较少见[3]。
儿童多生牙拔除应遵循以下原则:经X线定位其数量及位置,儿童埋伏多生牙通过根尖片可明确其与邻牙根及牙胚的关系[4],曲面断屋片可明确牙列中有几颗多生牙及到牙槽嵴顶的位置,牙槽突CT平扫可明确多生牙位于牙槽突唇侧、腭侧、唇腭侧等。有家族血液病史者查相关血化验指标,向家长详细交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我院21例埋伏多生牙,经相关辅助检查显示全部位于腭侧或唇腭侧之间,牙龈翻瓣术5例自唇侧龈沟切开、16例自腭侧龈沟切开,注意避让开切牙乳头,钝性分离腭侧黏骨膜瓣,显露埋伏牙或完全骨性埋伏牙之骨壁。依据X线片定位,用骨凿去骨以最近距离到达埋伏牙,或顺隆起之腭侧骨板,凿开少许阻碍的骨质,再用牙挺将其脱位拔除,轻轻搔刮拔牙窝去牙囊以免日后形成囊肿。术毕将黏骨膜瓣复位,加压止血,缝合唇颊龈瓣,纱布压迫。其优点是视野清楚,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小,水肿轻。
可见多生牙对儿童牙列、咬合、面形、心理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发现口腔内牙列有异常或萌出牙齿畸形,家长必须引起注意,到医院请相关医师咨询。
【参考文献】
[1] 顾仓临,金蕾,严二雄.儿童上颌前部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析及手术体会[J].口腔医学,2009,29(2):107-108.
[2] 黄筱英. 262例儿童错牙合畸形的临床分析与处理[J].中山大学学报,2004,25(3S):313-314.
[3] 蒋备战,王佐林.儿童上颌前牙区埋伏多生牙的临床分型与治疗[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7,17(1):65-67.
[4] 高翔,杨萍,赵云刚.埋伏上颌前牙64例临床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5):5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