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岛居民256例涎石病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14 浏览次数:534次
作者: 陈松军 章功杰 作者单位:316004 浙江省舟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 涎石病
作者将本院近15年来诊治的256例涎石病患者作回顾性分析,以期探讨该疾病的成因、有效诊断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88年8月至2003年6月本科病房和门诊所诊治的本地居民涎石病256例,男164例,女92例;年龄9~78岁。病史45d~13年不等。发生于颌下腺245例,腮腺7例,舌下腺3例,唇腺1例。2例发现双侧颌下腺导管内同时存在涎石。大多数患者行B超或CT检查,部分颌下腺导管涎石行颌横断片(咬合片)检查。235例为导管内阳性涎石,3例阴性涎石患者,用60%泛影葡胺行造影检查确诊涎石。256例涎石病涎石部位和腺体处理见表1。 表1 256例涎石病涎石部位和腺体处理(略)
1.2 治疗方法
对涎腺肿痛明显,处于急性炎症期的患者,先使用敏感抗生素,急性炎症消退后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涎石部位。(1)确定在 导管内有阳性涎石的235例,采用导管切开取石法,在口腔内扪及涎石,确定相应位置,行纵向粘膜切口、钝性分离、显露导管、纵向切开导管取出涎石。若涎石取出后有较多脓液及小块钙化颗粒,应用生理盐水冲洗,但要避免加压冲洗。导管阻塞症状消除后,及时按压患侧腺体或适当使用促唾剂(1%柠檬酸或2%枸橼酸溶液),平时进食酸性水果及食物,促进腺体分泌增加,主动地、顺向地清洗导管,并能快速有效地恢复腺体的正常分泌功能。对于导管内大涎石(直径>0.8cm)去除后及时行导管再通术,以避免粘连、再阻塞。(2)以颌下肿块为主诉的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17例,均发现腺体内或腺门部有涎石,行颌下腺及涎石切除术。3例颌下腺阴性涎石的患者也行腺体及涎石切除术。1例腮腺内涎石患者行抗炎、保守治疗。
2 结果
235例患者行导管切开取石治疗后,配合促唾剂使用和导管再通术,使得145例(颌下腺139例,腮腺6例)涎腺得以保留。涎腺分泌功能恢复良好,随访2~8年,有8例颌下腺涎石病(单纯导管内涎石2例,腺体和导管内均有涎石6例)又发生肿痛不适,腺体质地变硬,给予行腺体切除。只保留137例。17例颌下腺及腺门部涎石患者和3例颌下腺阴性涎石患者,均采取腺体切除手术治疗后,疗效较好。1例腮腺内后下方发现涎石患者行抗炎保守治疗,随访5年,腮腺区胀痛反复发作2次,涎石没有明显增大。取出的涎石肉眼观察为淡黄色或灰褐色,呈卵园形或梭形,大小为直径0.3~1.0cm不等,多为单个,夹碎235例涎石发现192例涎石中心有小的类似于鱼刺样细条状异物(占81.7%)。
3 讨论
涎石病多伴有涎腺的慢性炎症改变,病程长者(2年以上)均发生腺体纤维化改变,导管阻塞时则可出现排唾障碍及继发感染。本资料256例涎石病中,发现导管内有阳性涎石235例,绝大多数均发生导管阻塞,而早期采取导管切开取石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有作者认为[1],导管涎石摘除后有78%腺体能保留,只有22%的腺体因无功能需切除。 海岛居民由于专科就诊不方便,涎石病常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当发生涎绞痛等急性炎症表现时,在当地卫生院行抗炎治疗,肿痛减轻后未能进一步诊治,使涎腺肿痛反复多次发作,涎腺硬化,失去保留腺体的时机。而有的小岛居民把涎石病与泌尿系及肝胆结石病混淆,自行口服排石冲剂,达不到治疗目的。本资料中导管涎石摘除后,只有137例腺体得以保留。颌下腺由于其腺体、导管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以及腺体分泌的粘蛋白和钙含量较高,易使唾液淤滞、盐类沉积而产生结石。有报道[2]1200例涎石病患者,发生于颌下腺83%,腮腺10%,舌下腺7%。本组256例涎石病患者发生于颌下腺95.7%,腮腺2.7%,舌下腺1.2%,唇腺0.4%。肉眼观察大多数颌下腺涎石呈卵园形或梭形,为淡黄色,多为单个。结果发现81.7%的涎石中心有小的类似于鱼刺样细条状异物,这支持涎石形成的“异物中心学说”,即异物+脱落上皮细胞+细菌形成涎石。本地居民颌下腺导管涎石多发可能与其平时饮食结构有一定关系,当进食大量新鲜海产品时,涎液分泌大量增加,导管开口极度扩张,而细小的鱼刺、碎壳等食物残渣很容易进入位于口底处的颌下腺导管口,再加上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细菌,促使涎石形成。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即Kuttner瘤[3],呈硬结性肿块,肿块虽硬,但一般不大,无进行性增大的表现,与颌下腺肿瘤容易鉴别。行B超检查腺体内及腺门部多能发现涎石。就医的主诉多为颌下区肿块,必须行颌下腺切除术以消除病灶。
近年来,应用体外震波碎石术保守治疗涎石病时有报道,其原理是利用震波将涎石震碎分解成直径<0.2cm的碎石使之能自行或经刺激后随唾液排出体外[4]。相信将对腮腺内涎石患者治疗有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麟蕃,张震康,俞光岩. 实用口腔科学.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479.
2 邱蔚六,张震康,王大章. 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723.
3 邱蔚六主编. 口腔颌面外科学. 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9.
4 黄洪章主编. 现代口腔颌面外科学.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