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拔牙创口不愈合原因的探讨

发表时间:2009-12-14  浏览次数:647次

拔牙创口不愈合原因的探讨作者:袁琦    作者单位: (长春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吉林 长春 130051)   【关键词】 拔牙;愈合   在口腔临床工作实践中,有很多牙齿需要拔除,如残根、残冠、无对颌牙,阴生齿等,一般牙齿拔除后创口能按期愈合,但往往也有些牙拔除后创口未能按期愈合,需要查找原因,待重新处理后,才能愈合。本篇文章是患者20年来临床工作中总结出的拔牙创口不愈合的原因,意为提醒医生在拔牙后如果发现有下列使创口不容易愈合的情况应立即处理,以避免拔牙后创口不愈合。1   拔牙创口不愈合的原因    1.1   根端肉芽肿:是根尖部的牙周膜受根管内的病原刺激物的作用,而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的变化,其正常的组织被破坏,代之以肉芽组织,呈圆形,有的在拔出牙根后被带出,如未被带出或清除不彻底,在拔牙后仍有部分残留在拔牙后的牙槽窝内,创口不但不愈合,而且肉芽组织还可继续增生、长大,并且造成其周围骨组织的吸收。  1.2   根尖周囊肿或牙根邻近牙的囊肿:根尖周部位的肉芽组织内含有的发育期间遗留下来的牙周上皮剩余,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所形成的囊性肿物,如在拔牙后不及时将其彻底刮除,留在牙槽窝内,同样能继续不断生长扩大,并吸收周围骨组织,使创口不愈合。  1.3   上颌窦穿孔:上牙5、6、7的根部邻近上颌窦底,如在拔牙时不慎将根部遗留在上颌窦内部,或者上颌窦本身的炎症使上颌窦感染严重,甚至波及根部,拔除患牙后,未采取治疗措施,创口不会愈合。  1.4   牙槽窝致密性骨炎:患者多为年轻人,身体较好,免疫功能好或长期滥服用抗生素者,使牙根尖周的炎症控制在很小,牙槽窝及牙槽间隙的骨组织在长期的、很小的炎症的作用下变密加厚,且使其加密的同时,血管闭塞,血液循环较差,局部营养不好,拔牙创口不易愈合。  1.5   患牙根尖未拔净,且根尖部位有炎症引起创口不愈合。  1.6   患者自身有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如有严重的糖尿病、甲亢、肝炎、肿瘤等,由于代谢功能的失调,免疫功能低下,在拔牙后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患者消耗严重,创口难以愈合。  1.7   患牙根尖部变异:主要是形态变异,因此容易将根部留在牙槽窝内,如常有下后牙,将2根变异成4个根情况,如不仔细检查,就容易造成牙根遗留未拔出的情况。2   预防拔牙创口不愈合的措施    2.1   拔牙前拍牙片,以看清牙根及根尖周的病变情况。  2.2   问清病史,如有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及其他影响创口愈合的原因,一定要在拔牙后预防感染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对创口愈合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2.3   拔牙后要仔细检查牙根,看是否有吸收闪亮的劈裂的情况,如发现有根尖部吸收或带有上皮样软组织,这说明根尖部有肉芽肿或囊性组织,需要继续搔刮,直至感觉创口周围都是光滑的骨壁为止。如有发现根尖有亮面,可能是根部弯曲,用力拔除时根尖部折断,遗留在牙槽窝内,需要认真取出。如发现牙根的解剖形态有改变,说明根尖部有变异,如下后牙的近远中拔除的牙根呈细而圆的柱形,可能是一分为二,应继续查找另一个根的位置,且拔净之,必要时拍片,以确定位置,力争把根部拔净,以使创口愈合顺利。3   典型病例及采取的措施    3.1   患者男,24岁,1999年拔除左下第7牙,至2002年拔牙创口仍未愈合,经拍下颌骨侧位片,见其创口远中有一含牙囊肿,已如鸡卵大小,使下颌骨体及升支均已有吸收,波及拔牙创口,因此不断有囊液从创口溢出,创口不愈,经手术刮除囊肿后,创口1个月后愈合。  3.2   患者女,66岁,拔除左下第1牙后,创口3个月未愈合,经常有分泌物溢出,经拍片见根尖肉芽肿黄豆粒大小,周围组织化脓,经刮除之,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后,创口1个月后愈合。  3.3   患者女,44岁,拔除左上第5牙后,2个月未愈合,经折上颌窦卡瓦氏位,见上颌窦化脓性炎症已与槽窝相通,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及牙槽窝封碘仿,1个月后痊愈。  3.4   患者女,66岁,拔除右上第6磨牙,5个月后来诊诉说拔牙创口经常疼痛,检查时见颊侧2根根尖部位未拔除,经局麻下刮净炎症肉芽组织,拔除2根尖后,1个月创口愈合。4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医生的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拔牙也不例外,患者都希望患牙经拔除后,创口在短时间内能够愈合,且不出现反复处理创口的现象,以减少痛苦。作为医生就要掌握好理论知识,在拔牙时首先进行检查,如发现能够影响拔牙创口愈合的情况,应尽早处理,使工作更加顺利,做一名受患者信任的医生。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