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4-11  浏览次数:452次

  作者:杨泰生,张新利,于华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病人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对32例行EECP治疗的冠心病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做HRV检验,并与正常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结果 反搏后7 d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邻近的两个窦性心律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率(PNN50)、24 h内每5 min节段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与反搏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10~3.850,P<0.05);反搏后SDNNind、rMSSD、PNN50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反搏动术,心率变异性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MethodsThirtytwo CHD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EECP. HRV was tested before and seven days after EECP and compared with 32 healthy controls.Result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EECP were significant in terms of continuous normal RRinterval standard deviation (SDNN), general average of SD (SDNNind), square root of adjacent normal cardiac cycle’s square of SDNN (rMSSD), and percentage of two neighbouring sinus RR interval margin greater than 50 ms (PNN50) (t=2.910-3.850,P<0.05). After EECP, the SDNNind, rMSSD, and PNN50 nearly reached that of healthy controls.Conclusion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can improve heart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KEY WORDS]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ounterpulsati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心率变异性(HRV)反映了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已被作为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1]。严重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脏停搏等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与心脏自主神经失调有关。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已得到证实[2],而其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则鲜有报道。本文旨在了解体外反搏对冠心病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心肌缺血病人(冠心病组)32例,其中男25例, 女7例;年龄46~68岁,平均53.0岁。均符合WHO临床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11例,稳定型心绞痛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2例。所有病例均经动态心电图(DCG)检测证实有心肌缺血发作,符合心肌缺血诊断标准[3],并排除心肌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其他心脏疾患,32例病人EECP期间均为窦性心律。另选择32例中老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为45~65岁,平均60.9岁;均无重要脏器疾患,体检、X线胸片及DCG检查均无异常,空腹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

  1.2 方法

  1.2.1 EECP

  入选病例在接受EECP和DCG检查前停用一切可能影响HRV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莨菪类药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根据情况接受1~2个疗程的EECP治疗。仪器采用广东华通医疗器械厂生产的EECPMC2型微机化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每天1 h,12 d为1疗程。反搏压力为0.45~0.50 kg/cm2,由专人操作并做好各项记录。

  1.2.2 DCG检测

  采用长春时代数码SDD系统12导联动态心电监护仪。对EECP治疗的心肌缺血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做HRV检验,同时对正常对照组进行DCG检测,HRV的各项指标由动态心电监护仪分析系统计算给出。DCG操作由专人进行。

  1.2.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EECP前后HRV的时域指标:24 h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节段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每5 min节段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邻近的两个窦性心律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率(PNN50)。

  1.2.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冠心病病人EECP前各项HRV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t=3.125~4.120,P<0.05);而经过1个疗程以上的EECP治疗,冠心病病人的各项HRV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0~3.850,P<0.05),其中SDNNind、rMSSD、PNN50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见表1。表1 两组HRV指标比较(略)

  3 讨 论

  HRV是指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是反映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已经证实,HRV降低时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而迷走神经兴奋具有提高心室颤动阈值的作用,交感神经兴奋可降低心室颤动阈值。心室颤动是心肌梗死后猝死的最常见原因。HRV是反映自主神经张力的最敏感指标,也是预测心脏病病人死亡的独立因子,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1]。

  本研究观察了EECP前后的SDNN、SDANN、SDNNind、rMSSD、PNN50等5项HRV时域指标,旨在了解EECP对恢复自主神经功能是否有所裨益及其可能的机制。本文结果初步提示,EECP对HRV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是显著的,其中以反映迷走神经活性的rMSSD、PNN50两项指标的提高更为明显,可以说明EECP提高HRV的作用主要是恢复迷走神经的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心肌血供改善有关。

  EECP对心绞痛发挥持续疗效的机制可能为,不断增加心肌的压力梯度,打开并行冠状血管,而冠状动脉和末梢动脉床长期暴露在增大的血流中,以及增强型EECP带来的增加的冲击力,可导致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前列腺素和血管舒张剂分泌的增加,增大的血流可以规范 paracrine 这种物质的多样性,paracrine参与血管的重塑和反应。在这种假说的前提下,另一种策略是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3]。其结果可能是:①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从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灌注,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改善心肌供血;②降低主动脉收缩压,从而减轻左心室射血阻抗,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左心室壁张力,减少心肌耗氧量;③增加静脉回心血量,从而使心排血量增加[4]。

  最近研究表明,EECP参与血栓素前列腺素系统的正性调节作用,而且已证实TXA2/PCT2 失衡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EECP可能启动了内皮细胞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与上述几种机制共同作用[4],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心肌缺血与心功能,增加了血浆及红细胞内镁离子含量,血液内前列腺环素、一氧化氮浓度上升而内皮素及血栓素A2浓度下降并可维持较长时间[5,6]。本研究利用HRV时域指标观察了EECP对缺血性心脏病病人的治疗效果,从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角度证实了EECP对此类病人的有益作用,提示EECP通过改善器官缺血状态并通过提高迷走神经活性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从而恢复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平衡状态。这种改变可减少由于交感神经长期过度兴奋及高儿茶酚胺血症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减少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脏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率变异性对策专题组.心率变异性检测临床应用的建议[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8,26(4):252

  [2]ARORA R R, CHOU T M, JAIN D, et al. Multicenter study of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MUST EECP): effect of EECP on exerciseinduced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nginal episodes[J]. J Am Coll Cardiol, 1999,33:18331840.

  [3]王聪霞,孙济川,田青海,等.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素和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96,12(5):322.

  [4]孙济川,王世臣,田清海,等. 体外反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15例心导管检测[J]. 中华心血管杂志, 1991,19(6):375378.

  [5]王朝晖,魏桃枝.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内镁、血浆镁影响的初步观察[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95,11(2):115.

  [6]刘东红,伍贵富,熊艳,等. 体外反搏对高胆固醇血症猪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7,28(5):53554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