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科患儿的行为特点和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12-10 浏览次数:628次
儿童牙科患儿的行为特点和临床分析 作者:梅秀芹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烟台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科 【关键词】 口腔科;儿童;行为;治疗 在儿童口腔疾病治疗工作中,患儿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治疗的成败。观察和分析儿童在口腔治疗中的心理反应和行为特点,有利于儿童口腔医师采取不同的措施,能够使患儿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更好地配合,完成口腔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1月儿童口腔科就诊的患儿500例,其中男260例,女240例。年龄1~14岁,所有患儿均排除全身性的精神、神经、心理疾患。 1.2 方法 根据患儿行为特征分为三级,Ⅰ级:积极合作,乐意合作,能较好配合。Ⅱ级:勉强合作,治疗初期不愿意合作,欲阻挡操作,经教育沟通后张口合作。Ⅲ级:强迫合作,不张口,恐惧、失控、拼命挣扎、啼哭、需要强制进行治疗。 患儿的行为特点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调查以下三种因素:年龄、性别、治疗操作方式。 2 结果 就诊的患者行为特征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见表1。引起患儿不良行为特征的诱因,除了自身紧张外,多数为医源性的。常见的为涡轮机、拔牙 、注射、锐器等,不同年龄组对其反应亦有不同。 表1 500例患儿的行为特征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表2 不同年龄组引起不良行为特征情况 1~4岁组Ⅲ级合作率和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岁组Ⅱ级合作率和1~4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对治疗操作的反应差异性显著。 3 讨论 Ⅱ、Ⅲ级合作行为被认为是不良行为特征,其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初次牙科不良经历,周围人群特别是母亲对牙科治疗的态度、年龄、受教育的程度[1]。1~4岁为幼儿期,治疗中多不张口且对陌生环境有恐惧感,对涡轮机磨削尤其是喷水涡轮反应最强烈。5~8岁为学龄前期、学龄期的儿童,他们以主观表象的形式认识外界事物,只对形象的语言和从事过的活动才能理解,注意力不集中,对注射刺激最强烈。9~14岁儿童具有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双重性格,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理,虽然不稳定,但表现基本为配合。提高儿童口腔治疗合作性的预防措施分为以下几点。 3.1 基础行为管理 (1)初诊和交流:初诊时应通过交流与患儿及家长建立信任关系,帮助其取得积极应对治疗的信念。如有口腔治疗不良经历,不妨在治疗开始前多进行语言交流,多鼓励,多安慰。(2)行为强化和引导:始终让患儿感受到被重视,以赞扬的语言来强化其合作行为,让他们知道只有合作才能得到更多的赞扬,从而建立积极的反馈机制。在进行有不适感的治疗时,可使用语音控制,通过提高声调,改变语速,分散其注意力。亦可谈论动画片中的英雄形象作为正面典范,引导其行为至积极的方向[2]。对于表现良好或有进步的儿童,可以奖励贴画或小徽章。(3)说-示-做(Tell-Shou-Do):用儿童熟悉的语言,对各类操作进行解释,切记沉默无言埋头工作。在保证医疗安全,不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时,允许其碰触治疗器械设备,消除其恐惧感。 3.2 就诊环境 儿童牙科诊室布局应符合儿童心理特征,色彩柔和、明亮,患儿焦躁不安的心理会逐渐趋于平衡[3]。诊室内可以播放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通过预约,缩短候诊时间。在候诊的过程中,避免使其看到拒诊哭闹儿。 3.3 无痛原则 保证无痛对患儿的体验和信赖至关重要。局部麻醉前,使用添加水果气味的表面麻醉剂,可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疼痛是患儿不合作,拒绝治疗的主要原因,应尽量做到无痛治疗。注射器应选用较细的针头,控制进针压力,避免患儿看到注射器而产生恐惧。对于初次就诊的患儿,尤其是低龄童,应先进行简单无痛的治疗,待其适应后,再做复杂治疗,且每次治疗牙数不宜太多,治疗时间不宜太长。儿童牙科的患儿就诊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医师应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熟练的专业技术,更好、更快地取得患儿的配合,完成口腔治疗。 【参考文献】 1 Willumsen T.The impact of childhood sexual abouse on dental fear.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04,32(1):73-79. 2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Clinical guideline on behavior management.Pediatr Dent,2004,26(7):89-94. 3 胡永年.医学心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