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干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19 浏览次数:879次
作者:李梦华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五官科(湛江)
【摘要】 目的 了解口腔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2例口腔癌患者进行测评比较。结果 本组患者干预前(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干预后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SCL-90因子分≥1分的例数比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口腔癌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的水平。
【关键词】 口腔癌 手术 心理状况 心理干预
口腔癌是发生于口腔粘膜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相当高,5年存活率低于50%。口腔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口腔癌患者的主要手段,但手术范围广,可致患者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患者常有忧郁、悲观、绝望情绪,甚至自杀倾向,不仅影响病人生存质量,长期严重的焦虑、抑郁反应还可损害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患者的抗肿瘤能力[1]。临床上应对口腔癌手术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足够重视,进行及时心理疏导,以促进患者康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4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行口腔癌联合根治术患者17例,行联合根治术加游离皮瓣移植术25例。男32例,女10例,年龄42~72岁,舌癌28例,颊癌6例,下颌牙龈癌5例,口底癌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做过放疗及化疗。
1.2 调查工具与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问卷调查法,在患者入院3天内,取得患者配合,由调查者向患者说明量表填写方法,保证患者理解每条问题的涵义后由其自行填写量表,护士对患者的隐私保密,对患者进行第一次(SCL-90)评估。心理干预在完成第一次心理测评后即开始,利用每天查房、护理、治疗、检查等机会随时进行,在术后14天对患者进行第二次(SCL-90)评估。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利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录入、检验。
2 结果
见表1和表2。
2.1 从表1可见,本组病例干预前除敌对、偏执与全国常模相近外,其余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心理状态较差。经过干预后,术后14天的SCL-90结果表明,本组患者各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01),与全国常模相比,人际敏感、恐怖略高于全国常模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5或P<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组的病人心理状态明显好转,心理干预对缓解患者各种心理症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2.2 按有关标准[2]
SCL-90因子分≥1分,认为有轻度的心理问题;≥2分有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从表2看出,本组病例干预后SCL-90因子分≥1分的例数比干预前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性(P<0.05)。
3 讨论
3.1 口腔癌患者心理改变机理探讨
谈癌色变,口腔癌患者有复杂的精神症状,表1显示,患者干预前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抑郁、恐怖、精神病性指标明显升高。其中焦虑、抑郁的因子分较高,其次是强迫、恐怖和人际敏感。大量的研究亦显示抑郁和焦虑反应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3],癌症患者经常存在情绪焦虑、抑郁等心理痛苦,并且不能很好去应对,并可导致相应的行为改变。口腔癌患者心理改变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3.1.1 由于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多数人觉得癌症是最可怕的疾病,癌症就是死亡的同义词。因而对个体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面对死亡的威胁,患者常感到痛苦、恐惧、无助,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3.1.2 由于口腔癌肿溃烂、刺激疼痛,使患者产生躯体化症状。而躯体症状的严重程度亦与抑郁密切相关[4],严重的躯体化症状可加深患者的抑郁情绪。
3.1.3 因担心手术失败,术后可能存在肿瘤复发与转移,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出现心慌、头痛、失明等焦虑症状。
3.1.4 手术既是治疗手段也是一种创伤。口腔癌根治术的手术范围广,对患者是一个重大应激源,手术后出现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担心别人歧视等,患者会出现恐怖和人际敏感的症状。
3.1.5 部分患者根治术同时需皮瓣移植,患者头部制动、取皮区制动,以及留置各种管道使患者不适应,进而产生强迫症状,甚至精神病性症状。
3.2 心理干预的方法 癌症患者沉重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心身健康,并有可能加速癌症的发展[5]。大量研究显示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可损害癌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导致癌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针对口腔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指导患者使用有益的应对方式,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对疾病带来变化的适应能力,减轻或消除患者抑郁、焦虑、恐怖心理,使患者能对治疗有较好的依从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主要有认知治疗和支持治疗。
3.2.1 认知治疗
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与歪曲的认知有关,异常的认知可产生异常的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病性等。有针对性对患者宣教,让患者了解疾病的一般知识,策略地介绍手术情况及目前治疗口腔癌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加其对治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解除患者对手术的疑虑与恐惧,消除患者对术后不适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适应力。
3.2.2 支持治疗
针对口腔癌患者的心理特点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及时给予同情、安慰和关心,建立相互信赖、平等的护患关系。术前多与患者接触交流,倾听其主诉,了解其思想动态,积极为患者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注意观察和揣测患者的各种心理变化,教会患者术后交流方法,指导患者用肢体语言或纸笔进行交流,护理人员应多巡视和主动询问患者,及时了解患者需要,及时协助解决,以减轻患者交流障碍,消除患者悲观心理,使患者能以最佳心态度过手术期。
4 结论
本研究显示,心理干预可使口腔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好转。说明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症状。从表1表2可见 干预后本组患者各因子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除人际敏感、恐怖略高于全国常模外,偏执、强迫低于全国常模,其余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干预后SCL-90因子分≥1分的例数比干预前均显著下降(P<0.05),说明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口腔癌手术患者生理心理两方面都起到较好促进作用。分析患者人际敏感、恐怖得分较高原因,可能是术后患者进食,交谈障碍未能尽快恢复;术后面部疤痕和面部不对称,对术后自身形象的改变尚未从心理和行动上完全适应和接受。因此,护士还应做好口腔癌患者的随访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锻炼和语言训练,鼓励患者工作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表1 患者干预前、后SCL-90因子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略)注:(1)P1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P2患者干预前与全国常模比较;P3患者干预后与全国常模比较△P>0.05,﹡P<0.05,﹡﹡P<0.01,﹡﹡﹡P<0.001。表2 患者干预前、后SCL-90因子分≥1分的例数分布比较(略)
本文承蒙口腔科专家陈坤教授的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刘振华.肿瘤预后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111
[2]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2
[3]陈建平.对疾病恐惧心理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1996,6(1):26
[4]李素萍.住院患者中的精神抑郁症[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2):55
[5]陈德凤.癌症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和抑郁心理反应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2,8(16):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