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口腔修复医师与患者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

发表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945次

作者:梁旭梅    作者单位:(济南军区第二疗养院口腔科,山东 青岛 266071)

【关键词】  口腔修复医师;患者;沟通

  沟通能力在临床口腔修复医师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爱牙意识的增强,患者对牙列缺损、缺失等重建要求不断增加。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了解甚少,就诊时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心理,这就要求口腔修复医师在接诊过程中要有与患者进行必要沟通的能力。所谓沟通能力是指医师在接诊过程中与患者通过语言或非语言信息行为的变换,彼此了解信息意愿和情感的过程。掌握沟通的技巧和要素,可以帮助医师更好地进行诊断,提高患者对医师的信任度,增强患者对诊治的满意感,减少患者对治疗过程带来的痛苦的抱怨和投诉。缺乏沟通不仅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根源,而且决定着患者就诊的满意度。为此,结合临床接诊中常出现的问题,对口腔修复医师接诊过程中沟通技巧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1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是与患者沟通的前提       针对患者牙列缺失、缺损后口内不同的情况,心理上的变化以及生活上带来的不便,口腔修复医师即使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如缺乏实践经验,做出的义齿的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师要努力提高操作技巧,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还要掌握和熟悉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材料,并把它们灵活运用于口腔修复。

  2  通过倾听与诉说,培养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2.1  做患者的忠实听众  医师与患者的沟通最常见的方式是语言,口腔修复医师在接诊中首先要做到认真倾听,通过语言交流,与患者共同讨论治疗方案、就诊次数、注意事项、所需费用等,并取得一致意见。例如,有的患者对自己前牙美容要求很高,但并不了解自己前牙的口内情况,如果医患双方事先没有充分交流,取得一致意见,修复后有可能产生纠纷。因此,口腔修复医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单纯要把病情和设计治疗方案告诉患者,重要的是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人格特征和社会个体差异,提高医患之间的沟通质量,使患者对医师产生信赖,增强患者对诊治的信心,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2  语言信息行为  许多口腔专业名词患者难以理解,因此,必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描述,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充分信任医师,增强患者的诊治信心。同时,医师也通过自身的自信和冷静,让患者接受自己设计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

  2.3  非语言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实现与患者更好交流的必要条件,它是通过体位姿势、面部表情、手势的交流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要求的,非语言沟通行为是与患者沟通中不可缺少的。在同患者交流时,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从中获取信息,让患者感到医师的工作热情、真诚和关心。

  2.4  与特殊患者的沟通  某些患者对自己的口腔健康问题固执己见,不遵守医嘱,依从性差,难以沟通,因此影响治疗结果。对待这类患者,医师首先要对患者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找出此类情况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