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妊娠高血压孕妇的发病因素与干预

发表时间:2014-10-13  浏览次数:1007次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妊高征)是指妊娠所引起的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其在我国的发病率为8.0%左右,其可以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2]。一般研究认为其多见于初产妇、双胎、羊水过多者[3]。研究孕产妇妊娠期并发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关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进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待产孕妇480例,其中妊娠高血压孕妇50例,发病率为 10.4%,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高血压≥140/90 mm Hg(1 mm Hg=0.1333 kPa),尿蛋白(-),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年龄22~42岁,平均(29.85±2.14)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10例;分娩孕周35~40 周,平均(37.56±2.22)周。

1.2 调查内容:本文调查的内容如下:个体一般情况:年龄、产妇类型、分娩孕周、工作时间、体重指数、饮食营养状况;生育史:孕次、末次分娩距离本次妊娠间隔、产次、流产、末次分娩距离本次妊娠间隔临床检查资料:基础血压、血尿酸、血小板平均体积、平均动脉压、血脂、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等;家族史:父母高血压史、父母糖尿病病史。

1.3 干预方法:所有妊娠高血压孕妇都给予解痉、镇静、降压等综合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干预。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各种不良刺激;详细记录病情和诊疗过程,密切观察血压、呼吸、体温及脉搏变化;根据医嘱应用硫酸镁,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防止镁中毒。对血压高入院孕妇应细致宣教和精心观察。护理人员要多给予心理支持,消除焦虑、孤独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因素分析:把调查的相关内容都纳入了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胎、年龄、基础舒张压、体重指数、高血压家族史及补充叶酸为导致妊娠高血压孕妇的主要独立发病因素(P<0.05)。详见表1。

2.2 干预后: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干预后,都顺利分娩,产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新生儿都健康。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越重,母儿的预后相对越差,临床表现为血压升高、水肿、白尿[4]。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如何早期识别其危险因素一直是产科工作者研究的重要方向[5]。把调查的相关内容都纳入了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胎、年龄、基础舒张压、体重指数、高血压家族史及补充叶酸为导致妊娠高血压孕妇的主要独立发病因素(P<0.05)。双胎妊娠时,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显著增加,双胎妊娠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性增加4倍,三胎比双胎危险性增加[6]。当前研究认为35~39岁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17.0%左右,明显高于20~29岁孕产妇的10.0%左右,提示年龄过小或过大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7]。高血压家族史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母亲患高血压增加了其女儿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调查显示,经产妇伴子痫前期患者中,50%曾有子痫前期病史。研究认为血压是子痫前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体重指数并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8-9]。一般来说,妊娠期基础舒张压的预测价值优于基础收缩压,因此基础血压可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的依据[10-11]。补充叶酸为孕妇的常规预防各种疾病的方法,缺乏叶酸会导致妊娠高血压孕妇发病率的增加[12]。在干预中,病情越重,需要终止妊娠时间越早,从而改善预后。而加强护理是防止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键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应有扎实的业务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责任心以及熟练掌握各种观察技术。同时临床医生应严密监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终末器官受累情况,以便在严重并发症出现之前采取处理措施。总之,妊娠高血压孕妇的发病因素包括双胎、年龄、基础舒张压、体重指数、高血压家族史及补充叶酸,为此需要加强积极地治疗与护理。

4 参考文献

[1] 乐 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4.

[2] 周丽华.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12):79.

[3] 刘俊英,孙秀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4):355.

[4] 邱 艳,熊 庆,肖 兵,等.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046.

[5] 夏俊霞,任景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危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209.

[6] Haelterman E,Marcoux S,Croteau A,et al.Population-based study on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for preeclampsia and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J].Scand J Work Environ Health,2007,33(4):304.

[7] Bartor JR,Sibai BM.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preeclampsia[J].Am Obstet Gynecol,2008,12(2): 359.

[8] 冯启明,李幕军,黄 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3):325.

[9] Ohkuchi R,Lwasaki R,Suzuki H,et al.Normal and highnormal blood pressures,but not body mass index,are risk factors for the subsequent occurence of both preeclampsia and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Hypertension Research,2006,29(3):161.

[10] Poon LC,Kametas NA,Pandeva I,et al.Mean arterial pressure at 11(+0) to 13(+6) weeks in the prediction of preeclampsia[J]. Hypertension,2008,51(4):1027.

[11] Bhattacharya S,Campbell DM,Liston WQ,et al.Effect of Body Mass Index on pregnancy outcomes in nulliparous women delivering singleton babies[J].BMC Public Health,2007,24(7):168.

[12] 郑 敏,姚关玉.孕前体重指数对初次妊娠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 [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29(6):27.

[收稿日期:2014-06-21 编校:苏建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