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产后出血46例临床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14-09-19  浏览次数:925次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失血量超过500 ml,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是产科临床常见的分娩期并发症之一,是我国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由于分娩过程中收集和测量失血量有一定的难度,估计的失血量较实际的较少,严重时可以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子宫异常的出血[2]。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优质的护理能够明显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我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对产后出血患者采取优质的护理进行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4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23例,产妇年龄在21~40岁之间,平均为30.5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5例,剖宫产8例,阴道分娩15例;对照组23例,产妇年龄在20~42岁之间,平均为31岁,初产妇16例,经产妇7例,剖宫产5例,阴道分娩18例,两组患者均无心脑血管、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产次、分娩方式等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产科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的护理进行干预。心理干预,护理工作人员向患者讲解有关产后出血的知识,使其充分了解有关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安抚患者的情绪,嘱咐产妇不可过于激动,多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同时嘱咐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适当的心理干预能够缓解产妇紧张、焦虑的心理[3];产后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出血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产后出血,护理人员有规律的按摩产后子宫,使宫腔内血块排出,同时刺激产妇的乳头或新生儿有效地进行吸允,两者协同作用来促进子宫的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给患者更换舒适的衣服,更换护垫保持会阴部干燥,预防感染,嘱咐患者及时排尿,如果膀胱充盈不利于子宫的收缩,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采用容积法计量产后出血量,观察两组产后出血时间,以及产后出血感染率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产后出血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对比分析(x±s)

组别例数产后出血量

(ml)产后出血时间

(min)产后感染率

[例(%)]观察组23285.68±58.3411.25±2.51(4.3)对照组23432.59±54.2720.13±2.86(26.1)P值<0.05<0.05<0.05

3讨论

产后出血的病因较为复杂,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4]。主要包括精神过度紧张,产妇耐受力低下,产程长,以及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的疾病等[5],剖宫产和会阴侧切等手术对组织损伤大,也会增加产后出血量,因此,要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在患者分娩过程中,精神心理因素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要给予产妇足够的心理暗示,减少产妇恐惧的心理,向患者讲解生产的全过程,给予产妇心理支持,同时产后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作为护理人员要承担其重大的责任。预防产后出血,严密观察产后情况,给予优质的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明显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同时降低产后感染率,保证了产妇的安全。

4参考文献

[1]郭华莲.系统化整体护理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3,11(2):739.

[2]宋晶,张秀华,刘金平.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211.

[3]牛建佩.护理干预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8):1374.

[4]许晓燕.护理干预在助产质量及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19:153.

[5]王芳.护理干预预防初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164.

[收稿日期:2014-01-20编校:李晓飞]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