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4-09-09  浏览次数:868次

宫颈糜烂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较高[1],患者多由于长期的妇科炎性反应致使细胞发生增生,而宫颈内部结构复杂,难以完全清除病灶,长期迁延难愈极易引发癌变。该病的临床治疗主要选择物理治疗方法,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方式,本次研究对82例患者开展了利普刀手术治疗,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64例,所选的患者术前均经过宫颈液基细胞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及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癌和阴道感染等疾病[2]。患者年龄22~49岁,平均(31.9±3.2)岁,病程2~8年,平均(5.8±0.9)年,随机将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于月经后第5天开展微波治疗,功率设定为50~70 W,将探头置于宫颈糜烂部位,保证贴附于糜烂表面,缓慢向外移动,直至皮肤组织趋于凝固、平坦,确保范围超出糜烂面积1 mm以上,手术结束后均匀涂抹碘伏,避免发生感染。观察组患者于月经结束后第6天给予利普刀手术治疗,取膀胱截石位,完成阴道与宫颈的消毒工作后,利用阴道镜确定糜烂位置,将宫颈充分暴露后开展手术。首先以1 mm的深度进行切割,保证速度趋于平稳、缓慢,逐步利用高频射频切除全部糜烂病灶。糜烂面积较大患者,可给予多次清除,术后及时送检,并对患者开展止血措施与抗生素药物。

1.3疗效判定: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拟定疗效判定标准为[3]:①痊愈:症状均获改善,宫颈表现光滑,糜烂处消失;②显效:症状有效缓解,且糜烂面积减少50%以上;③有效:糜烂面积有所减少但不足50%;④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临床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观察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开展了6个月的随访工作,对照组患者复发8例(9.8%),观察组患者复发1例(1.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8216(19.5)29(35.4)25(30.5)12(14.6)85.4观察组8239(47.6)30(36.6)11(13.4)2(2.4)97.6χ2值-14.712.656.987.817.81P值-<0.05<0.05<0.05<0.05<0.05

3讨论

物理治疗是宫颈糜烂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过去多采用微波治疗方式,但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受到较多局限。利普刀是最近几年新兴的微创术式,手术中产生大量的电磁波作用于宫颈组织后,会产生切割与消融的效果,促进糜烂部位的凝固与坏死,提高了糜烂组织的清除率。

本次研究中对82例宫颈糜烂患者开展了利普刀手术的治疗方法,经过临床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糜烂面积的清除效果均显著好于开展微波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6%。同时,该种治疗方法对疾病复发的预防效果较好,在6个月的随访中仅1例患者复发。综上所述,利用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糜烂组织的清除效果较好,且复发率较低,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4参考文献

[1]杨喆,刘希魁.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9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9):23.

[2]李新晔,郝继芬.利普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6):1043.

[3]刘静.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150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1):62.

[收稿日期:2014-02-10编校:陈伟/郑英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王丹丹(河南省柘城县人民医院,河南柘城476200)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对患者采用甲状腺药物、胰岛素及降糖药联合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浓度,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60例患者的甲亢症状明显好转,血糖浓度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采用双向控制治疗方法,改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患者的病情,以免出现病情恶化现象。

[关键词]甲亢;糖尿病;治疗;分析

甲亢合并糖尿病主要由于内分泌代谢异常所致,属于慢性疾病,病程较长,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严重时有可能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甲亢危象,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甚至有可能导致死亡。甲亢合并糖尿病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一旦患上该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严重影响。为了探讨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最佳治疗方式,笔者以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甲状腺药物、胰岛素及降糖药联合治疗,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8例,女32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60.4±3.2)岁。病程3~35个月,平均病程(16.3±1.5)个月。临床症状包括多尿、多食、心率加速、体重下降、多汗、突眼及甲状腺肿大等。

1.2治疗方法:若患者先确诊为糖尿病,则进行胰岛素治疗,每天用药剂量为45 U,待患者血糖稳定后,根据患者的甲亢程度,在原来的用药基础上,增加0.25~1倍用药量,使血糖下降至正常水平。稳定患者病情后,采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口服他巴唑,改善患者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并减少胰岛素用药剂量[1]。若患者先确诊为甲亢,则先采用他巴唑口服治疗,当患者出现体重下降现象后,采用胰岛素治疗,降低患者的血糖,缓解甲亢症状。若患者血样无明显变化,可适量增加胰岛素治疗剂量,直至患者血糖稳定。

1.3疗效标准:FT3及FT4标准分别为1.21~4.18 ng/L、7.2~17.2 ng/L,餐后2 h、空腹血糖及TSH标准分别为<7.8 mmol/L、3.9~6.1 mmol/L、0.6~4.5 IU/ml[2]。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选择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对比(x±s)

时间FT3

(ng/L)FT4

(ng/L)餐后2 h

(mmol/L)空腹血糖

(mmol/L)TSH

(IU/ml)治疗前13.5±6.342.1±3.517.6±4.812.9±4.30.03±0.01治疗后5.7±1.48.6±3.28.1±0.96.2±1.44.54±3.25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

2结果

60例患者经治疗后,甲亢症状及血糖浓度均有明显好转,与治疗前对比,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甲亢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并无统一说法,有学者认为,甲亢疾病与糖尿病均是由于分泌代谢功能失调引起,因此,跟患者的自身免疫力、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3]。两种疾病的免疫学基础和遗传学相同,当患上其中一种疾病时,有可能引发另一种疾病,且两种疾病可相互影响,相互叠加,从而形成甲亢合并糖尿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血循环异常,引起代谢性亢进或兴奋性增高,从而导致甲亢。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缺乏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一旦患上糖尿病,患者将会出现心脏、肾脏及眼部等器官组织慢性损害,血糖水平出现增高现象。由于两种疾病均属于高代谢消耗疾病,症状相似,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加速、多食、多饮、多尿、多汗、体重下降等症状,因此,在诊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漏诊现象,影响治疗,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一旦确诊为甲亢合并糖尿病,应及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另外,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选择适宜的药物,降低患者血糖,尽量采用胰岛素治疗,降低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确保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60例患者经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后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后,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降低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甲亢现象,通过双向治疗控制患者病情。

4参考文献

[1]戴咏玲.关于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治疗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10(11):124.

[2]周敏华.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8(5):162.

[3]王学祥.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12(7):138.

[收稿日期:2014-01-10编校:李晓飞]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