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7-31  浏览次数:795次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孕妇在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其发病率占孕妇1%~3%左右,容易引起产科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是否满意,对母体安全至关重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门诊产检和住院分娩的孕妇,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共80例,年龄20~38岁,平均(26.4±1.2)岁。这些孕妇均符合临床上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治疗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试验组(血糖控制满意组)与对照组(血糖控制不满意组),试验组初产妇26例,经产妇14例;对照组初产妇23例,经产妇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诊断标准:在妊娠的24~28周,若空腹血糖正常,可进行一步法行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查空腹和服糖后1 h、2 h的血糖,空腹血糖≥5.1 mmol/L,服糖后1 h≥10.0 mmol/L,服糖后2 h≥8.5 mmol/L,其中有一项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即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1.3 治疗方法: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后进行饮食、运动治疗,2~3 d复查,若仍未达标准的孕妇入院治疗,若经过饮食控制还不达标者,进行胰岛素的治疗。经过饮食及胰岛素控制后血糖满意者作为试验组,经过饮食及胰岛素控制后血糖不满意者作为对照组。1.4 血糖控制的标准:妊娠期血糖控制满意的标准:孕妇无明显的饥饿感,空腹血糖控制在3.3~5.6 mmol/L,餐前30 min血糖为3.3~5.8 mmol/L,餐后2 h血糖为4.4~6.7 mmol/L,夜间血糖为4.4~6.7 mmol/L。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标准:空腹及餐后2 h血糖中至少有一项未达上述标准 [1]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对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对照组孕妇在妊娠期血糖控制不满意,试验组孕妇在妊娠期对血糖控制满意,比较两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剖宫产、巨大儿、早产等情况。见1~2。试验组孕妇血糖比较满意,有1例(2.5%)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例孕妇发生感染,1例孕妇产后出血,2例孕妇羊水过多,其剖宫产率为20%,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率为37.5%)。两组孕妇均分娩成功,试验组孕妇中有2例孕妇早产儿,1例患儿胎儿窘迫,2例患儿新生儿低血糖,低于对照组孕妇(1例患儿巨大儿,5例孕妇早产儿等)。3 讨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体内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容易损伤血管内皮,受损的血管多有基底膜增厚,官腔狭窄,抗血栓能力下降,导致管腔供血不足,为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2] 。因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下降,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孕妇高血糖,过量的营养物质经过胎盘进如胎儿体内,一方面为胎儿的过度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刺激了胎儿胰岛B细胞的增生,导致胎儿并发高胰岛素血症。此外,过度的营养物质加剧了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胎儿体重比同孕龄的胎儿大。此外胎儿高胰岛素血症,离开母体后,若不及时补充糖分,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增加。高胰岛素血症拮抗糖皮质激素,使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下降,导致胎肺成熟延迟,MRDS的发生率增高[3] 。胎儿体内血糖增加,导致胎儿多尿,引起羊水过多 [4] 。孕妇体内高血糖,使阴道上皮细胞糖原聚集增加,阴道PH改变容易引起真菌及致病菌混合感染,导致泌尿系感染增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胎膜早破、早产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升 [5] 。因此,临床上,对于糖尿病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大大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围生儿预后。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及围生儿的并发症均高,在妊娠的24~28周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及时诊断妊娠期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控制,必要时加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可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4 参考文献[1] 谢 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3.[2] 刘 溯.妊娠期糖尿病的筛选、干预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2):1634.[3] 卢 静,黄瑞霞,黄 越.葡萄糖筛查对妊娠期孕妇的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5):1828.[4] 周 萍,王媛丽,陈勇华.不同时期糖筛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母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4779.[5] 杜晓红,罗红权,常 军.控制血糖对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8):501.[收稿日期:2014-05-16 编校: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