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剖宫产术后不同部位感染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31  浏览次数:817次

剖宫产术是目前产科最普遍的手术方式之一,术后不同部位发生的感染也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极大地影响产妇的后期康复,对新生儿及产妇均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妇产科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是评价产科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对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至关重要 [1] 。分析2011年2月~2013年8月行剖宫产手术975例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3年8月行剖宫产手术975例,其中发生术后感染58例,平均年(29.2±4.5)岁,平均孕周(38.8±2.5)周。随机选择未感染患者72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8.4±4.1)岁,平均孕周(38.3±1.9)周。剖宫产术前排除感染存在,医院感染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诊断 [2] 。1.2 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史体征、手术情况及相关化验检查,统计的内容包括术后感染的部位、年龄、孕龄、肥胖、多次流产史及再次手术史、妊娠合并症、术前尿道、肛门及阴道检查次数、是否急症手术、是否羊水粪染、术前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是否胎膜早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感染部位均取分泌物送检作细菌培养+药敏试验。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5.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5 8 例 剖 宫 产 术 后 感 染 的 部 位 分 布 : 切 口 感 染 2 4 例(41.3%),上呼吸道感染15例(25.8%),生殖系统感染9例(15.5%),泌尿系统感染7例(12.1%),腹盆腔感染3例(5.1%)。单因素分析肥胖、有多次流产史、术前多次尿道、肛门及阴道检查、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血红蛋白低、胎膜早破、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的例数或比例在观察组中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年龄、孕龄、再次手术史、妊娠合并并发症、急诊手术、羊水粪染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3 讨论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产科工作重点是预防剖宫产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控制剖宫产术后感染,关键在于手术前、后的管理,重视剖宫产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有效地进行防范,避免重症感染发生。因此,了解影响剖宫产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治疗及预防感染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本研究显示在975例剖宫产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有58例,比例为5.9%,感染的发生率在近年报道的情况看不尽相同,有一定差别 [3-4] 。从研究中发现的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如肥胖、有多次流产史、术前多次尿道、肛门及阴道检查、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血红蛋白、胎膜早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目前仍有争议,考虑到单中心、样本量、手术操作、医院的感染控制标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还没有达成一致性的危险相关因素。在本研究中,肥胖可能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可能原因是下腹部脂肪组织较多及术后切口区域较轻体重难缝合等,增加了感染机会等 [5] 。在侵入性操作(术前多次尿道、肛门及阴道检查)及胎膜早破等均增加了与病原菌接触的概率,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则因其防御较差,导致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也是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手术时间过长可导致暴露时间过长,从而增加了感染的概率,血红蛋白低及失血量较多的患者术后免疫力相对较低,故易并发感染。而年龄、孕龄、再次手术病史、急诊手术及妊娠合并症、羊水粪染等相关因素并没有明显影响术后感染(P>0.05),这也与Ward等报道的有所不同,在其研究中年龄、孕龄等是术后感染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 [6] 。研究剖宫产术后感染相关因素,为在临床上防治感染提供了依据,针对术后不同部位的感染要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应当做到:①术前严格评估孕妇的病史体征、化验检查和分娩因素,合理膳食控制体重、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②术前尽量减少阴道检查、肛门检查及导尿次数。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护理和观察。③术前预防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对胎膜早破、术前多次查肛或阴道检查及贫血免疫力低下更应积极、主动,尽早应用抗菌药物。④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出血多尽量补充新鲜血浆、红细胞等 [7] 。掌握术中缝合技巧及术后腹部伤口护理,术后2 d开始行伤口理疗以促进伤口愈合,防止术后感染发生。综上所述,肥胖、有多次流产史、术前多次尿道、肛门及阴道检查、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前血红蛋白、胎膜早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因素为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对于这些相关因素,在临床上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4 参考文献[1] 陈 债,张风格.宫内感染459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5):75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0.[3] Rauk PN.Educational intervention,revised instrument sterilizationmethods,and comprehensive preoperative skin preparation protocolreduce cesarean section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J].Am J InfectControl,2010,38(2):319.[4] Mitt P,Lang K,Peri A,et al.Surgical-site infections followingcesarean section in an Estonian university hospital:postdischargesurveillance and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J].Infect Control HospEpidemiol,2005,26(2):449.[5] Johnson A,Young D,Reilly J.Caesarean section surgical siteinfection[J].J Hosp Infect,2006,64(1):30.[6] Ward VP,Charlett A,Fagan J,et al.Enhanced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urveillance following caesarean section:experience of a multicentrecollaborative post-discharge system[J].J Hosp Infect,2008,27(1):166.[7] 王文爱,郑 艳,曹 斌,等.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监测与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3319.[收稿日期:2014-05-21 编校:苏建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