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4-06-23 浏览次数:683次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临床产妇特有且具高风险性的并发症类型,为孕妇全身小动脉痉挛所致,易诱导子痫等不良事件发生,对护理干预有更高的要求。本次研究选择相关病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分组,就常规护理与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共选择研究对象80例,年龄20~36岁,平均(28.2±1.7)岁,均与《妇产科学》(第七版)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孕龄34~40周,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试验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学组织委员会批准,排除机体其他系统严重疾患者,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选取病例应用常规方案护理,包括日常照护、对症支持、健康指导、心理疏导等。观察组为上述护理的完善和补充,即实施全面、整体的围产期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就院区环境、主治医师、责任护士进行介绍,消除患者陌生感,用温和的语言、娴熟的操作技巧、扎实的专业基础赢得患者信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注意妇产科病区文化建设,着重自我效能感培养,如设置健康宣传宣传栏等,使患者和家属主动了解疾病,克服恐惧[1]。 1.2.2 心理干预:主动与产妇沟通,了解其性格特点及思想顾虑,针对性的加以疏导,力所能及的解决其存在的问题,讲解妊娠期、分娩期及产后产褥期知识,强高产前检查重要性,取得家属配合,给予产妇更多关爱,以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提高配合热情[2]。 1.2.3 饮食指导:就合理饮食方案向产妇就行指导,以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为主,还需注意锌、钙、铁等微量元素的补充,供给母婴所需的营养成分。 1.2.4 分娩前干预:每天需行胎动数、体重、血压测量,以防控危险事件,取2 L/min氧气常规吸入,30 min/次,2次/d,以使胎儿宫内窘迫、产妇脑水肿等状况改善。 1.2.5 子痫期干预:设专人护理有子痫发生的产妇,协助取平卧位,头向一侧偏,以防误吸窒息,必要时高流量氧气吸入、气管插管,并迅速行静脉通路建立[3]。安排子痫患者在单人病房,保持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声、光等不良刺激。集中进行护理操作,动作轻柔,床边可加防护栏,以防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完善胎儿抢救准备工作,一旦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子痫,分娩需立即结束。 1.2.6 分娩后干预:继续生命体征观察,防控产后子痫发生,及时处理切口渗液、渗血等异常,观察尿量情况,避免肾功能衰竭。输液滴速需适宜,以防诱导心力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绝对卧床休息,依据病情恢复情况,待稳定后可离床活动,以促恶露出、促进切口愈合。阴道分娩者及时取缩宫素应用,排空排胱,促进子宫收缩;会阴有切口者保持外阴清洁;子痫抽搐者喂哺暂停,可协助吸出分泌乳汁,保持正常泌乳,待稳定后指导喂哺工作,完善出院指导。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子痫率、先兆子痫率、难产率经统计示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2±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于妊娠20周后发生,在临床产科较为多发和常见,是妊娠期特有疾病类型。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可有眼花、头晕、头痛等症状,甚至昏迷、抽畜,最终引发母婴死亡。故在采取有效方案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整体、全面的临床护理干预,是保障母婴安全、防范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强和谐护患关系构建,消除患者陌生感,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健康宣教,提高医护依从;开展合理饮食指导,以增强产妇体质,确保胎儿正常分娩;依据病程实施针对性干预,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示,观察组子痫程度及发病率、难产率均低或少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加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临床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为母婴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 参考文献
[1] 刘 教.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J].中外医疗,2012,31(13):149.
[2] 周银玉.Orem自理模式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中的应用 [J].当代护士,2011,15(3):160.
[3] 黄 芳.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6):18.
[收稿日期:2013-11-15 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