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曲普瑞林和米非司酮用于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438次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由于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在一些原因的作用下,在宫腔以外的部位生长,而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1]。有研究显示,此病患病率较高,尤其是多见于30~40岁左右的育龄期妇女,是引起患者慢性盆腔疼痛、性交痛及盆腔包块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者会出现盆腔组织粘连情况,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重度Ems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曲普瑞林和米非司酮在重度Ems治疗中的作用做一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重度Ems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4.38±3.89)岁,患者均明确诊断患有重度Ems,符合进行手术的各项指证。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要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未使用过激素,且未合并有其他妇科严重疾病。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患者均进行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一次月经期间使用曲普瑞林(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公司出品),使用皮下注射的方法,3.75 mg/次,之后每隔28 天即注射1次,药量相同,一共6次。对照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上海新华联制药公司出品),1次/d,口服,10 mg/次,维持 6个月。本研究评价指标包括两部分,首先是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的疗效进行评价。对两组患者的激素水平进行比较。在患者结束治疗进行复查时,抽取静脉血2 ml,使用放射免疫试剂盒对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的量进行测量。

1.3 疗效判定:根据相关诊断标准,显效:疼痛减轻、盆腔检查未见结节、期间未见痛经及其他并发症。有效:疼痛有所缓解,盆腔检查有结节,但无触痛,偶有痛经情况。无效:疼痛未得到明显缓解,盆腔检查间有触痛结节,痛经情况严重或 Ems复发。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x± )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03,P<0.05).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激素水平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SH和LH水平高于对照组,E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Ems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其会给患者带来痛经等不适反应,并可能导致患者不孕不育,极大的影响了育龄期妇女的生活质量[3]。目前,以手术切除是治疗Ems的主要措施。在临床上,有三种手术措施可以选择,包括根治术、半根治术和保守性手术,其各有优缺点。根治性手术的优点在于其能彻底根治,不会复发,但这是以牺牲患者生育功能为代价的,且容易造成患者术后内分泌的紊乱。半根治术是一种细胞减灭性手术,容易复发。而保守治疗则可以在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情况下,有效治疗Ems,所以往往被作为育龄妇女Ems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有研究显示,保守治疗手术很难清除所有病灶,有一定复发率,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内分泌激素的紊乱,所以在术后联合用药是十分必要的[4]。本研究即是对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曲普瑞林和米非司酮在Ems保守治疗术后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40例中有21例显效,16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13例显效, 1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说明曲普瑞林能够提高重度Ems患者临床疗效,减轻包括痛经、腹部肿块在内的多种临床症状。其机制研究尚不清楚,但笔者认为,这与两种药物的使用方法有关,曲普瑞林1次/月,患者依从度较高,而米非司酮则为每天由患者自行服用,患者完成服药率较低,所以造成了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不如曲普瑞林。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SH 和LH水平高于对照组,E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说明,曲普瑞林对患者基础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更小,使其更接近于正常值,笔者认为,这对于提高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质量是有极大影响的。

4 参考文献

[1] 刘颂平.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2):291.

[2] 周礼兰.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4):395.

[3] 郭志芬,王佳慧,郑美玉,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心理护理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316.

 [4] 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发病、诊断和治疗的“三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1):80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