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fv1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3-21 浏览次数:407次
作者:蓝璧高,林,宇 作者单位:546300广西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前后P波终末电势 (Ptfv1)的变化。方法:选择86例静脉溶栓的AMI患者,根据溶栓后冠脉是否再通分为:再通组62例,未通组24例。测量所有患者溶栓前、溶栓后1天和1周的体表12导心电图的Ptfv1。结果:再通组和未通组溶栓前的Ptfv1分别为-0.034±0.015mmos和-0.033±0.016mmos,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再通组溶栓后1日和1周Ptfv1为-0.029±0.014mmos和-0.028±0.014mmos,与溶栓前的Ptfv1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01)。未通组的Ptfv1在溶栓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AMI溶栓后冠脉动再通能减少Ptfv1负值。
【关键词】 P波终末电势,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入选86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符合AMI诊断标准。溶栓前Ptfv1存在异常,无电解质紊乱,溶栓前后未使用影响心房除极的药物。其中男50例,女36例,平均年龄65±8岁。梗死部位:前壁13例,前间壁32例,广泛前壁10例,下壁12例,下壁+右室6例,下壁+后壁3例,高侧壁5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5例。发病后2~12小时,采用尿激酶150万U在0.5小时内静脉滴入溶栓。根据是否符合溶栓再通指标[1],分为两组:再通组62例,未通组24例。
方法:所有病人选取溶栓前、溶栓后1日及1周各1份12导心电图,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心动周期进行测量点的采样。Ptfv1测量:Pv1后段负向波深度(mm)×宽度(s),每个导联连续测量5个P波,取其均值。Ptfv1≤-0.02mm•s为异常[2]。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以X±S表示,组间及溶栓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溶栓前后Ptfv1的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溶栓前后Ptfv1比较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不但改善症状,并且使死亡率明显下降。体表心电图V1导联负向P波,即V1导联的P波终末电势(Ptfv1)异常,是诊断左房负荷过重及左心功能不全的指标之一[3]。
PTFV1在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中,目前认为是由于心肌缺血致心房肌退行性变,传导延缓或左房内压力负荷过重,使左房所产生的后期向后向左的电势增大,持续时间延长,空间P向量环向左后移动有关[4]。
AMI 容易并发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在临床上心功能不全患者因左心室舒张功能衰竭所致约占1.3以上,而且可能在尚未表现出明确的心力衰竭症状之前,左心舒张功能已经出现障碍[5]。目前认为PTFv1对于判断AMI 左心功能及预后,预测房性心律失常及阵发性房颤具有临床意义[1]。
本研究提示:成功的溶栓可显著减少Ptfv1负值。可能机理:①成功溶栓使缺血损伤的心肌早期再灌注,直接挽救濒危的心肌组织,限制梗死范围,减少左室舒张末压,保护左心功能;②改善心肌缺血所致的神经内分泌紊乱,从而减轻心房肌电活动的非均质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28-329.
2 朱致惠,徐康年.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对急性心肌梗塞病情估计的意义.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5,11(4):224.
3 韩瑞琳,杨法,等.急性心肌梗死PTFV1变化的临床意义.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8):930-931.
4 李方雄,祁述善,徐爱霞.Ptfv1对冠状动脉狭窄检测的意义.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