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双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子宫扭转1例

发表时间:2009-09-14  浏览次数:446次

 作者:吕晓艳 马俊英 董颖    作者单位:136200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

  【关键词】  双胎妊娠 子宫肌瘤 子宫扭转

患者,36岁,孕2产0。因停经37+5周,双胎,子宫下段前壁囊性肿物,于2005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3月10日。停经46天时,行超声检查示:双胎,子宫下段前壁探及11.0cm×7.8cm回声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可见多处液性回声,呈“蜂窝状”,考虑部分葡萄胎。因患者不愿接受进一步检查而妊娠至37+5周,早期无阴道流血史。入院查体:血压140/80mmHg,尿蛋白(±),血红蛋白95g/L。腹部膨隆,下肢Ⅲ度水肿并延及下腹部。两胎体均呈横位。于左下腹部可触及一肿物,大如儿头固定,质中。胎心音分别140次/分,142次/分,律整。超声示:宫内双活胎(横位),胎盘位于子宫前壁近宫底处;宫体下段前壁略强回声,内见多处液性回声,考虑子宫肌瘤。入院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腹探查术和剖宫产术。打开腹腔,术野充满增粗的右侧附件,子宫向左侧扭转>90°,下段前壁肿物转至左侧,子宫复位困难,且胎盘位于子宫前壁,故经子宫前壁剖宫取胎困难。遂选子宫后侧壁纵切口取胎,顺利娩出女婴,体重分别为2500g和2450g,胎盘娩出顺利。但产后宫缩乏力出血多,给予宫缩剂及子宫按摩并快速缝合子宫壁,子宫复位。出血仍不能控制,遂给予输血的同时结扎子宫动脉,仍无效。欲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家属不接受。故在快速输血的同时,行子宫下段肿物剔除术,以期恢复宫缩。宫缩于肿物剔除术后渐恢复,出血控制。术中出血900ml,输血800ml。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剔出肿物为囊性。病理回报:子宫平滑肌瘤并囊性变。术后8天女婴痊愈出院。

    讨  论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本病确切病因不明,现代医学采取性激素或手术治疗,尚无其他理想疗法。子宫肌瘤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      子宫肌瘤越来越常见30~40岁中年女性,特别是未育、性生活失调和情志抑郁这三类女性。子宫肌瘤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研究表明,激素分泌过于旺盛,是导致子宫肌瘤的最普遍原因,而女性的这三种行为模式,是造成内分泌紊乱,导致激素分泌过多的罪魁祸首。      第1类:未育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女性一生原始卵泡数目有限,排卵的年限约为30年。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激素作用,卵巢暂停排卵,直至哺乳期的第4~6个月才恢复,卵巢由此推迟了一定数量的排卵,有生育史的女性要较晚进入更年期,而未育女性得不到孕激素及时有效保护,易发生激素依赖性疾病,子宫肌瘤就是其中之一。权威研究表明,女性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能够增加10年的免疫力,这主要针对妇科肿瘤而言。      第2类:性生活失调影响子宫健康。传统中医学讲,子宫肌瘤归属于“癥瘕”范畴。而“癥瘕”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气血失调有关。中医认为妇人为性情中人,夫妻不和,势必伤及七情,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气血失调,气滞血瘀,瘀积日久,则可为“癥瘕”。可见,夫妻间正常的性生活刺激,可促进神经内分泌正常进行,使雌激素正常分泌,而长期性生活失调,容易引起激素分泌紊乱,导致盆腔慢性充血,诱发子宫肌瘤。

    第3类:抑郁女性多发子宫肌瘤。中年女性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精神压力,易产生抑郁情绪。而伴随着绝经期的到来,女性开始出现“雌激素控制期”。在这个时期中,女性自身的抑郁情绪,很容易促使雌激素分泌量增多,且作用加强,有时可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这同样是子宫肌瘤产生的重要原因。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诊断并不难,但此病例在妊娠早期未确诊主要与子宫肌瘤囊性变有关,应结合临床有无先兆流产症状及HCG检查等与部分葡萄胎相鉴别[1]。子宫扭转是指子宫沿长轴旋转超过45°,甚至扭转720°。扭转常发生在宫颈宫体交界部,与先天子宫畸形,胎先露异常,盆腔肿瘤,双胎等有关。临床表现可突然发病或无症状。子宫扭转术前诊断较困难,往往在手术中才能确诊[1]。本病例子宫向左侧扭转>90°;主要与双胎和子宫肌瘤有关。术中子宫切口的正确选择直接决定了手术的可行性,子宫前壁无法切开时,可在子宫侧壁或后壁以壁开子宫血管。术前最好行超声检查以壁开胎盘[2]。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危险在出血,日后妊娠应警惕子宫破裂及胎盘植入[3]。

【参考文献】    1 李大慈.现代产科治疗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292-295.

2 林俊.剖宫产术中常见妇科肿瘤的处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5):271-272.

3 苏应宽.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64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