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硝唑与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2-09-10 浏览次数:470次
作者:苏红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陵医院妇产科
【摘要】 目的 分析替硝唑和奥硝唑在滴虫性阴道炎治疗的疗效。方法 滴虫性阴道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奥硝唑组和替硝唑组,每组44例,均5 d为1个疗程。结果 奥硝唑组总显效率为86.4%高于替硝唑组的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P<0.05)。奥硝唑组与替硝唑组的总有效率均达到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硝唑组和替硝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和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P>0.05)。结论 替硝唑与奥硝唑在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过程中均能快速起效,临床治疗效果均较理想,替硝唑与奥硝唑药物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滴虫性阴道炎;替硝唑;奥硝唑;治疗结果
滴虫性阴道炎主要是因为患者感染阴道毛滴虫而导致的阴道炎症,目前该病的发病率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炎以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往主要采用甲硝唑治疗该类炎症,但因为甲硝唑的长时间使用造成了阴道毛滴虫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同时也给顽固性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带来了困难。为寻找新型的抗阴道滴虫及抗厌氧菌的有效药物,我院采用替硝唑与奥硝唑对滴虫性阴道炎实施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妇科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收治非月经期已婚女性88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6±6)岁;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通过阴道分泌物镜检发现滴虫,全部患者在7 d内未使用阴道清洁剂或其他抗滴虫药物,符合滴虫性阴道炎的确诊标准[1]。排除标准:(1)患有重症全身感染患者;(2)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或重症心、肾、肝以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3)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4)患者有过对硝基咪唑类药物的过敏史。患者随机分为奥硝唑组与替硝唑组,每组44例。2组患者在年龄及患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奥硝唑组口服奥硝唑500 g,替硝唑组口服替硝唑500 mg,均为2次/d,疗程均为5 d。全部患者的性伴侣均要求同时服药配合治疗,并在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在服药前及服药5 d后的5~7 d,检查阴道分泌物中是否存在霉菌、滴虫或细菌,同时对其血小板计数、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进行检查。在服药期间密切观察体征、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
痊愈:患者外阴瘙痒、外阴与阴道充血、尿频以及尿痛等现象消失,泡沫样及脓性白带均消失,滴虫镜检呈阴性;显效:患者外阴瘙痒、外阴充血、尿频及尿痛等表现出现好转,白带及分泌物显著变少,滴虫镜检显著变少且无活力;有效:患者外阴瘙痒、外阴及阴道充血、尿频以及尿痛等表现稍有减轻,白带稍有减少,滴虫数量稍有减少并且活力较弱;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滴虫数量无变化。总显效=痊愈+显效。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奥硝唑组总显效率为86.4%高于替硝唑组的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P<0.05)。奥硝唑组与替硝唑组的总有效率均达到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2组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比较
奥硝唑组有3例(6.8%)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以及皮疹等现象,但发病症状较轻,停药后很快自行消失。替硝唑组有4例(9.1%)发生嗜睡、头晕、食欲不振、恶心以及呕吐等现象,停药后也自行消失。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P>0.05)。
3 讨论
甲硝唑属于比较传统的抗滴虫药物,但由于长期滥用,造成其耐药性逐年增加,应用甲硝唑将产生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3]。本组奥硝唑组共3例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以及皮疹等现象,但发病症状较轻,停药后很快自行消失。替硝唑组共4例发生嗜睡、头晕、食欲不振、恶心以及呕吐等现象,停药后也自行消失。
奥硝唑是继甲硝唑之后的新型的具有抗厌氧菌且抗滴虫作用的药物[4,5]。文献表明替硝唑的抗革兰阴性厌氧菌的疗效同奥硝唑基本相当,但是抗革兰阳性厌氧菌的效果不如奥硝唑明显[6]。本结果显示,奥硝唑组总显效率为86.4%,替硝唑组总显效率为61.4%(χ2=6.71,P<0.05)。奥硝唑组与替硝唑组的总有效率均达到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7]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替硝唑与奥硝唑在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过程中均能快速起效,临床治疗效果均较理想,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替硝唑与奥硝唑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汤希伟,侍庆主编.妇产科疾病诊断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71-172.
2 苏英,李春阳,吴绍熙,等.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机理及其相互因素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25:200.
3 蔡咏梅,杨佩磊.定菌生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海峡药学,2005,17:93-94.
4 Pirotta M,Gunn J,Chondros P,et al.Effect of lactobacillus in preventing post-antibiotic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BMJ,2007,329:548.
5 Sharma JB,Mittal S,Raina U,et al.Comparative efficacy of two regimens in syndromic management of lower genital infections.Arch Gynecol Obstet,2008,273:232-235.
6 张彤,杨文方,倪宗瓒,等.贫困地区育龄妇女滴虫性阴道炎相关因素分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6:101-104.
7 王玉娟,褚美芬,罗冬娇,等.不同5'-硝基咪唑类药物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临床疗效比较.上海医学,2006,29:375-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