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补佳乐退奶的临床观察和比较

发表时间:2012-07-17  浏览次数:495次

  作者:潘东娜,杜丹  作者单位:510240 广东广州,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摘要】 目的 观察补佳乐在退奶中的应用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用我院需要退奶的产后或引产后妇女分为4个实验组。A组:口服补佳乐,每次3mg,每日3次,连服5天;B组:口服补佳乐,每次5mg,每日3次,连服5天;C组:口服补佳乐,每次7mg,每日3次,连服5天;D组:口服己烯雌酚,每次5mg,每日3次,连服5天。结果 总有效率:A组为96.0%,B组为98.0%,C组为98.0%,D组为88.0%,总有效率A、B、C组均明显高于D组,B、C组明显高于A组。用药前后血清PRL差值:己烯雌酚组均值为-21.59;补佳乐A组为-42.79,B组为-54.37,C组为-55.12,A、B、C组血清PRL水平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己烯雌酚组,且B、C组明显大于A组。A、B、C组的不良反应均明显小于D组。结论 补佳乐退奶效果满意,口服副作用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推荐使用B组中剂量。

  【关键词】 补佳乐; 己烯雌酚; 退奶

  产后或引产、死胎术后乳腺泌乳是一种生理现象,在很多情况下需要采用一些方法来退奶。通常采用的退奶方法很多,其中大剂量雌激素应用是最常用的医疗措施之一[1]。补佳乐的主要成分为戊酸雌二醇,口服后在体内脱去戊酸基代谢为天然雌二醇相同的结构[1],目前是临床常用的一种天然雌激素。我院观察了补佳乐在退奶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并与传统雌激素己烯雌酚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临床判断需要退奶的产后或引产后妇女200例,年龄18~41岁,平均26岁,肝肾功能正常,血尿常规正常,且无雌激素过敏或使用禁忌证。分组:A组:补佳乐低剂量组;B组:补佳乐中剂量组;C组:补佳乐高剂量组;D组:己烯雌酚组。

  1.2 方法 A组:口服补佳乐,每次3mg,每日3次,连服5天;B组:口服补佳乐,每次5mg,每日3次,连服5天;C组:口服补佳乐,每次7mg,每日3次,连服5天;D组:口服己烯雌酚,每次5mg,每日3次,连服5天。

  1.3 临床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服药3天后可退奶的为痊愈;服药5天后能退奶的为显效;服药7天后才退奶的为有效;7天后或更长时间未能退奶者为无效;前三者之和为总有效率。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阴道流血,头晕头痛等。

  1.4 实验室指标 在产前或引产前测定患者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生产后服药前,立即取血测定血清垂体泌乳素(PRL)水平。补佳乐或己烯雌酚用药结束后再次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及血清PRL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了SPSS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见表1。表1 4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A、B、C组均明显高于D组(χ2检验,P<0.01),B、C组明显高于A组(χ2检验,P<0.01),但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

  将用药后血清PRL值减去用药前血清PRL值,比较4组的差值。己烯雌酚组均值为-21.59;补佳乐A组为-42.79,B组为-54.37,C组为-55.12。提示补佳乐组血清PRL水平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己烯雌酚组,且B、C组明显大于A组(t检验,P<0.01)。

  2.2 不良反应 见表2。 表2 4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B、C组的不良反应均明显小于D组(χ2检验,P<0.01)。4组用药后A、B两组均无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异常,C、D组各出现1例肝功能异常。

  3 讨论

  垂体泌乳素直接作用于泌乳细胞膜上受体,激活膜上结合酶及腺苷环化酶活性,从而刺激乳腺腺泡合成并分泌乳汁[2]。雌激素通过直接增快泌乳素细胞分裂速度,促进泌乳素生成。正常情况下,雌激素阻止泌乳素的外周作用而不泌乳,当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时,乳房对泌乳素反应增强而产生泌乳[3]。小剂量的雌激素可促进垂体前叶催乳激素分泌,促使泌乳;大剂量的雌激素负反馈抑制垂体分泌血清PRL,从而抑制乳汁分泌,达到退奶的目的[4]。

  补佳乐3个剂量组平均96.7%的患者退奶效果满意。中、高剂量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均比低剂量组好,故推荐使用中剂量组。与己烯雌酚的比较,补佳乐组的退奶效果明显好于己烯雌酚组;己烯雌酚对胃肠道刺激较大,有部分会引起撤退性阴道出血,个别出现肝功能异常,而中剂量补佳乐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更易接受。

  己烯雌酚具有雌激素的一般作用,常用于退奶,效果也可以,但胃肠反应严重,有些人不能坚持用药,也有部分会因而引起撤退性阴道出血。补佳乐为天然雌激素制剂,退奶效果满意,口服副作用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73-377.

  2 王淑贞.妇产科理论与实践,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30-438.

  3 Zuckerman H, Carmel S. The inhibition of lactation by clomiphene. J Obstet Gynaecol Br Commonw,1973,80(9):822-823.

  4 蔡贞玉,范佳颖,袁宏宇.中期引产后退奶药物的临床观察. 航空航天医药,2003,14(2):9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