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产后抑郁症5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5-08  浏览次数:438次

  作者:王静,张鉴  作者单位:湖北石首,石首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临床分析

  妊娠和分娩是妇女一生中的重大经历,在生理方面,孕期至产后要经历身体各个重要器官及性激素和相关激素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在心理方面,要适应工作、家庭和同事等关系的变化,要关心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要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安排等。这些复杂的变化及其他不良因素的刺激就可诱发产后抑郁症。本研究即是对产后抑郁5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筛选2005—2010年我院门诊或住院产后妇女58例,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6分为研究对象。

  1.2 排除

  (1)既往有明确精神疾患史;(2)曾口服激素类精神药品或含有其成分的药物。

  1.3 测评

  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起病时间产后4~20天,平均14天。抑郁悲伤48例,占82.76%;恐惧、焦虑5例,占8.62%;自我评估低26例,占44.83%。精神运动性迟缓17例,占29.31%;睡眠差47例,占81.03%;消化道紊乱38例,占65.52%。

  2.2 量表评定

  6~9分为轻度产后抑郁,33例,占56.90%。≥10分为中、重度产后抑郁,25例,占43.11%。

  2.3 治疗及转归

  58例产后抑郁患者中,33例轻度抑郁经心理疏导治疗有效,转归良好。25例中重度抑郁采用心理治疗包括认知治疗、婚姻家庭治疗及适当镇静剂治疗,疗效不佳采用帕罗西汀20mg治疗2~3个月,最长6个月,症状改善,转归良好。1例重度抑郁转入精神科治疗,抑郁、焦虑等症状缓解,长期药物维持。

  3 讨论

  3.1 发病率

  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的一种,根据欧美各国不同文献报道,产后妇女约10%~25%患产后抑郁症[1]。根据我国2005—2008年文献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约5%~20%[2,3]。

  3.2 定义

  指产后3~6个月,最长在1年内有轻度或严重的抑郁表现,症状持续2周以上的患者,如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意志活动减退、思维迟缓、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性欲减退,重症抑郁症常伴有自杀行为,早醒而不能再入眠及日益严重的自杀念头是重度抑郁症的表现[4]。

  3.3 发病机制及诱因

  目前一般都认为激素的变化,特别是雌、孕激素的突然下降可能是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但确切原因尚不明确,其诱因已明确。根据我国近年的调查,心理因素起重大作用,包括社会因素方面、生物因素方面等。

  3.4 诊断

  产后抑郁症的症状可参考抑郁症的表述:情绪低落、哭泣、原因不明的悲伤、易被激怒,莫名的焦虑、无力、厌倦,有时伴有食欲差、睡眠差。目前常用产后抑郁症自我评价量表是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

  3.5 治疗

  绝大多数产后抑郁症患者无需住院治疗。首先要了解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潜在心理因素,例如社会关系、经济关系等。心理治疗是最恰当的家庭治疗模式,这种模式治疗比药物更为有效,且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当产后抑郁经长期心理治疗无效,甚至发展到中或重度时可用抗抑制剂,以选择性5-HT再吸收抑制剂(SS-RIs)和5-HT摄取剂(SSRIs)使用较多,其疗效较三环类抑制剂(TCA)佳且副反应小。服用上述药物至少要3周~2个月方可奏效,疗程至少6个月。总之,因为研究发现90%的产妇在产前已长期存在抑郁,干预措施包括完善的产前检查、孕妇学校、导乐分娩、产后上门服务、支持作用、丈夫及家庭的积极评价等均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0-642.

  2 狄江丽,赵更力,周敏,等.产褥期抑郁情绪后前瞻性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253-256.

  3 胡跃华,杜山鹏,李珍,等.家庭与情绪因素对产褥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影响.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7,18(4):202-204.

  4 戴钟美.抑郁症和产后抑郁症.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8):563-56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