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术中止血困难43例临床报告

发表时间:2012-04-25  浏览次数:396次

  作者:刘群英 吕秀翠 那娜

  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时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子宫动脉上行支或髂内动脉结扎,出血不能控制者最后切除子宫。这样既耽误抢救时机又增加患者出血量,有的最终还丧失生育能力。我院采用纱条填塞宫腔治疗剖宫产术中止血困难43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0年7月~2003年11月住院分娩12210例,其中剖宫产2803例,剖宫产术中止血困难采用纱条填塞宫腔止血43例。年龄23~35岁,孕周35~41周,初产妇32例,经产妇11例,有流产或人流史35例。

  1.2 术中出血原因及出血量 最常见原因为子宫下段收缩不良致胎盘剥离面出血,其原发疾病均为前置胎盘,占出血总数的44.19%(19/43);其次为单纯子宫收缩乏力,发病原因为巨大胎儿7例,双胎2例,三胎1例,产程延长2例,羊水过多及胎盘早剥各1例,占出血总数的32.56%(14/43);再次为胎盘因素10例(占23.26%),为胎盘粘连手法剥离后出血。出血量均≥800ml,平均失血量为(1040±120)ml,失血量最多2000ml。43例中伴失血休克有4例,占总数的9.30%,其出血及失血量多与出血较急有关,对休克病例均采用输血、输液等抗休克处理,平均输血(720±90)ml。

  1.3 宫腔填塞纱条指征 剖宫产术中胎盘胎膜娩出后,子宫收缩乏力或胎盘剥离面活跃出血,经缩宫素子宫壁注射及静脉滴注、按摩子宫、宫腔内出血点缝扎等方法处理后仍不能控制出血,则改用宫腔填塞纱条,填塞前一定要除外胎盘膜的残留。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卒中等,可适当放宽宫腔填塞纱条指征,预防性应用此方法。

  1.4 宫腔填塞纱条的方法 宫腔纱条为我院自制,规格为4层纱布,宽8cm,长3m,填塞时用卵圆钳将纱条自宫底排列填紧,至子宫切口时,预留一定长度后另一端从宫颈口送入阴道内,然后依次填塞子宫下段,将预留纱条全部填入子宫切口内,观察无活跃出血,缝合子宫切口,缝合时注意勿缝住纱条,以免取出困难。术后给予抗生素防止感染,用宫缩剂帮助子宫收缩,并保持外阴清洁。取纱条前37例无阴道出血,6例有少量暗红色血。

  1.5 纱条取出 纱条应在术后24h内取出,以免发生感染。取纱条前先静脉滴注缩宫素,作好输血准备,取纱条时严格外阴及阴道消毒,缓慢抽出,抽出时一般无困难。取出纱条后观察0.5~1h,看有无活跃出血。

  1.6 结果 取出纱条后,43例均无活跃期出血及继续出血。术后3天内体温37℃~38℃35例,38℃~38.5℃8例,经继续抗生素治疗,3天后体温均完全恢复正常,恶露无臭味,腹部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晚期子宫出血,无产褥感染发生,产后43天随访,子宫复旧良好。

  2 讨论

  产后出血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的原理是刺激子宫体感受器,通过大脑皮质激发子宫收缩;同时纱布也可压迫胎盘剥离面止血。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妇产科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可行的急救措施,但也有部分持不同意见。我们通过观察43例用宫腔填塞纱条的方法治疗剖宫产术中止血困难,体会到对手术中出血活跃,尤其是前置胎盘,由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剥离后子宫下段收缩差,剥离面弥漫性渗血无法缝扎,局部填塞压迫,既方便又快捷,可以阻止继续出血。对于胎膜粘连剥离面弥漫性渗血者亦可用此法,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其不足之处有二,一是取出纱条后再次发生出血,处理较棘手,但发生几率较小,我们尚未遇到。为预防再出血关键在于填塞纱条一定要充分,以免遗留空腔,造成隐性出血,其次一定注意缝合时勿缝住纱条,在取出纱条前先静脉滴注缩宫素,操作时一定要缓慢,勿粗暴。不足之二为感染,胎盘剥离后子宫创面大,纱条作为异物留在宫腔内有可能引起感染。我们的体会是:手术中只要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手术后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加上纱条的宫腔内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宫颈阴道相通,具有一定的引流作用,只要填塞后留在宫腔内时间不过长,感染是可以避免的。另外,纱条在填塞前用碘伏液浸湿后拧干,更有利于防止感染的发生。

  作者单位:266100山东省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2-1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