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S-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及两药联用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2-02-09  浏览次数:434次

  作者:李晓珲  作者单位:四川,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摘要】目的对三种治疗方法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联合用药组(n=24),S-蛋氨酸组(n=21),熊去氧胆酸组(n=22)。联合用药组给予熊去氧胆酸加S-腺苷蛋氨酸治疗,三组治疗均以10d为一疗程。用药10d后进行临床瘙痒症状、血中胆酸及转氨酶的评价。分娩后,观察三组的早产率、新生儿体重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三组治疗后皮肤瘙痒评分、血中胆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浓度明显下降 (P<0.05);早产率下降(P<0.05),但三组治疗前后血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却无明显下降(P>0.05),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氨酸蛋氨酸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胆汁淤积症均有一定疗效,两药联用效果更好,可部分改善围产儿的预后,但对血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治疗效果不肯定,需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并发症;S-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多发生于妊娠的中晚期,是妊娠所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转氨酶和胆酸升高为主要特征,极易导致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和死胎,使围产儿死亡率增加。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ICP有报道,但此三种治疗方法疗效对比研究的报道较少。笔者应用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与两药分别治疗ICP作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67例ICP患者,年龄19岁~42岁,孕周27~39+3周。随机分为三组,S-腺苷蛋氨酸组(n=21),熊去氧胆酸组(n=22),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组(n=24)。诊断标准:为妊娠中晚期出现皮肤瘙痒和(或),并排除皮肤及肝,胆,胰疾病;孕前或孕早期肝功能正常,发病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尤其是血清总胆汁酸升高,正常为(0~10umol/L);妊娠终止后上述症状及生化指标恢复正常。三组患者年龄、孕周及治疗前皮肤瘙痒程度、血中胆汁酸及转氨酶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S-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组:S-腺苷蛋氨酸(思美泰)1.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口服熊去氧胆酸250mg,每日3次。S-腺苷蛋氨酸组:S-腺苷蛋氨酸(思美泰)1.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熊去氧胆酸组:口服熊去氧胆酸250mg,每日3次。三组治疗前3d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每日1次。三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均配用等剂量能量合剂和维生素C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每个患者进行瘙痒评分。瘙痒评分标准[1] :0分为无瘙痒;1分为四肢或腹部时有瘙痒,但皮肤无明显抓痕,夜间能安静入睡;2分为四肢及腹部均瘙痒,有皮肤抓痕,可以入睡;3分为四肢及腹部均瘙痒难忍,有明显抓痕,严重影响睡眠。观察三组皮肤瘙痒评分的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抽静脉血,观察血中胆酸、转氨酶浓度的变化。分娩后观察两组的早产率、新生儿体重和窒息率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瘙痒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前后三组瘙痒评分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分别与单用S-腺苷蛋氨酸组和熊去氧胆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瘙痒症状治疗前后评分变化比较

  2.2 生化指标变化

  三组血胆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治疗前后明显下降(P<0.05),但三组治疗后血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却无明显下降(P>0.05)。同时联合用药组分别与单独应用S-腺苷蛋氨酸及熊去氧胆酸治疗组比较治疗后的肝脏各生化指标:两药单独应用治疗ICP,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用药对降低胆酸及丙氨酸转移酶(ALT)与两药单独应用比较P<0.05,说明联合用药对降低血胆酸和ALT浓度的疗效优于单独用药,三组ICP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2.3 妊娠结局

  联合用药能降低早产率(P<0.05),而对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3 讨 论

  S-腺苷蛋氨酸作为一种生理活性物质存在于人体所有组织和体液中,做为甲基的供体和生理性巯基化合物的前体,参与体内多种生化反应。在肝脏,S-腺苷蛋氨酸能使质膜磷脂甲基化,调节肝脏细胞膜的流动性。同时通过巯基反应,可以促进硫化产物的合成,促进肝内多种物质的解毒。当体内S-腺苷蛋氨酸缺乏,则肝内转甲基作用受限,肝细胞膜磷脂甲基化降低,膜的流动性减弱,致使Na/K-ATP酶的泵功能下降,最终引起肝细胞内的胆汁淤积。同时体内S-腺苷蛋氨酸缺乏,肝内转巯基作用受限,肝细胞内合成的半胱氨酸、谷胱甘肽及牛磺酸减少,导致肝细胞内胆汁酸的聚积和解毒功能的下降,而损害肝细胞。因此,补充外源性S-腺苷蛋氨酸,有助于受损的肝细胞功能的恢复 。有学者报道[2],s-腺苷蛋氨酸能有效地缓解妊期肝内胆汁淤积的瘙痒症状,降低患者血中胆酸及转氨酶的浓度 。本组病例中联合用药组及单用S-腺苷蛋氨酸组在瘙痒评分,降低胆酸与谷丙氨酸转移酶(ALT)方面疗效相似,对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与该学者报道不相符。与该学者报道不相符的原因可能系S-腺苷蛋氨酸促进受损肝细胞功能的恢复间接降低酶,而没有直接的降酶作用。而两种酶的变化差异原因尚不清楚。

  熊去氧胆酸是鹅脱氧胆酸在l7位上的差异异构体,是人胆汁的生理成分,占正常人总胆汁酸的1%~3%[3]。它是一种亲水性强,去垢性差,几乎无毒性的胆汁酸,具有利胆,细胞保护和拮抗疏水性胆汁酸的细胞毒性等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ICP。近来还有研究发现,具有抗肝细胞凋亡作用[4]。其对肝脏有多重的护作用,对ICP有确切的疗效 。其治疗ICP的机制主要有三方面:(1) 保护胆管细胞免受疏水性胆酸的细胞毒性作用,降低胆管中疏水酸的浓度;(2) 促进肝胆管的分泌,促进肝细胞膜上转运器的携带、转运功能;(3)保护肝细胞拮抗胆汁酸所诱导的细胞凋亡,抑制线粒体膜的转运通透性,增加其主动转运的能力。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率为0.8%~12%[5]。多发生于妊娠的中、晚期,是妊娠所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血转氨酶和胆酸升高为主要特征,易发生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和死胎,围产儿死亡率增加。由于ICP的病因及胎儿缺氧死亡机制尚未明了,ICP的产科处理的目的仅限于改善症状和胎儿预后,这有赖于对ICP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密切监护并适时终止妊娠[6-7]。本观察结果显示,s-腺苷蛋氨酸与熊去氧胆酸治疗ICP均有一定疗效,两药联合运用疗效更满意,两药联合运用可能产生协同作用。但对外周血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及新生儿窒息无明显效果,不能忽视对胎儿的监护及适时终止妊娠。

  【参考文献】

  [1] 艾 瑛,刘淑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1):12-14.

  [2] 陈 红,唐 瑶,扎 西,等.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剂量研究[J].四川医学,2008,29(7):873-874.

  [3] Ulrich Beuers.Drug Insight:mechanisms and sites of action:of ursodeoxycholic acid in cholestasis[J].Nat Clin Pract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6,3:318-328.

  [4] 纪文娟,曲 强,何小东.熊去氧胆酸对肝细胞凋亡作用的分子机制[J].肝脏,2009,14(6):501-502.

  [5] 乐 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1.

  [6] Arrese M,Reyes H.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a past and prosent riddle[J].Ann Hepatol,2006,5:202-205.

  [7] Caughey AB.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n need of a more rapid diagnosis[J].J Perinatol,2006,26:525-52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