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保守治疗97例
发表时间:2011-11-02 浏览次数:380次
作者:应惠芬 作者单位:仙居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浙江 仙居 317300
【关键词】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
0引言
异位妊娠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传统治疗为输卵管切除. 近年由于血清HCG的敏感检测和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使得本病早期确诊率明显提高,为未破裂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提供了条件. 我院采用MTX和RU486单一或联合用药治疗异位妊娠97例,取得较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200001/200612我院收治异位妊娠患者425例,其中保守治疗97例,占22.82%. 保守治疗患者年龄19~43 (平均29.0±3.4)岁. 其中有明确停经使者76例,有腹痛者81例,阴道流血者56例,尿HCG 检查阳性者89例,血HCG 检查阳性者90例,盆腔触及包块者62例,超声检查阳性者67例. 均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腹腔内出血,输卵管包块未破裂或流产,肝肾功能正常,血βHCG<3000 U/L,患者要求保守治疗. 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 MTX组32例,给予MTX 50 mg肌肉注射,1次/d,连续2 d. RU486组31例,口服RU486 50 mg,2次/d,连续6 d,共600 mg. MTX+RU486组34例,给予MTX肌肉注射50 mg,1 d,同时加服RU486 50 mg,2次/d,连续3 d,共300 mg,服药前后2 h空腹. 3组患者在年龄、孕龄、血βHCG及包块大小上均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后动态观察血βHCG,每周测1次,测量盆腔包块1次,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1次,同时记录药物副反应. 血βHCG每周持续下降>15%,阴道流血停止,无腹痛和手术为成功. 符合下列3项标准中的一项而手术者视为失败: ①在用药期间出现腹痛并腹腔内出血增加;②血βHCG持续不下降或上升;③盆腔包块逐渐增大.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MTX组治愈24例,治愈率75.0%;RU486组治愈22例,治愈率71.0%;MTX+RU486组治愈32例,治愈率94.1%. MTX与RU486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MTX+RU486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 各组在治疗后期均给予中医中药辅助治疗,失败病例全部转为急诊手术. RU486组住院时间(16.2±3.5) d明显长于MTX组住院时间(13.2±3.2) d(P<0.05). MTX+RU486组住院时间(10.3±2.6) d明显短于另外两组(P<0.05). MTX+RU486组下降时间(8.4±3.2) d明显短于MTX组血βHCG下降时间(12.9±6.6) d和RU486组血βHCG下降时间(14.4±7.0) d(P<0.05). 3组于治疗过程中均有个别病例出现腹痛或腹痛加剧,超声提示内出血增加,并转手术治疗. MTX组出现胃肠道反应22例,口腔溃疡10例,白细胞总数<4×109/L者6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RU486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7例. MTX+RU486组胃肠道反应19例,口腔溃疡12例,白细胞总数<4×109/L者6例,对症治疗后即好转. 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所有病例均无肝肾功能损害.
2讨论
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1-2]. 异位妊娠的保守性治疗逐年增加. 药物保守治疗可以不同程度地保留输卵管功能,免除了手术创伤,有利于身体康复.
TXM是一种较安全的抗代谢药,但不可忽视其偶发的严重并发症:致死性白细胞减少症;MTX肺炎;可逆性脱发及消化道黏膜损害. MTX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约为70%~80%[4]. 本研究显示,MTX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为75%,与文献[4]报道基本一致.
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日益得到推广. 米非司酮为孕酮拮抗剂,可有效取代内源性激素,抑制孕酮活性,引起绒毛组织退行性变及蜕膜组织萎缩坏死,导致胚胎死亡及体内βHCT水平下降[4]. 此外米非司酮可诱导绒毛及蜕膜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4].
MTX与米非司酮两药单用者,不良反应虽小但效果差. MTX与米非司酮作用途径不同,二者结合有协同作用,但不良反应未增加. 我们认为,MTX与RU486配伍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可减少输卵管破裂内出血的危险,起效快、效果好,可以放宽异位妊娠保守法的指征,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余晓,俎德学,叶玲荣. 血清孕酮和βHCG测定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2007,(30):4309-4310.
[2]郭峰,杨鲜.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体会[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5):63.
[3]吴慧玲.早期诊治异位妊娠96例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06,(19):2662-2663.
[4]席娜,刘宏伟,许良智,等. 三苯氧胺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早孕绒毛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的影响[J]. 生殖与避孕, 2005, 25(1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