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展产科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11-10-31 浏览次数:417次
作者:阿茸玛 作者单位:674400 云南,香格里拉人民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民族聚居地区;产科;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整体护理要求为病人提供适合个人的最佳护理,而个人的最佳护理应包括生理、心里、社会、精神文化三方面的。健康教育的实施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达到改变不良的行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作者认为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患之间是一互动过程,单有护方的主动灌输,而得不到患方的接受和配合,或者只有患方求知欲,而得不到护方的正确引导,结果是不理想的。我院位于多民族聚居的香格里拉城区,此处滇西北、与滇、川、藏毗邻,全州总人口35.5万人,居住着以藏民族为主体民族、汉、彝、白、纳西、回、苗、普米等十多种少数民族。藏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33.8%,由于地区人口、人员编制等原因。我科是集妇科、产科、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妇产科,共设床位40张,护士11人。自从1998年开展爱婴医院,1999年开展整体护理试点工作以来,面对多民族文化,多宗教信仰的地区,寻找一个科学的、规范的、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一直是我们探讨的课题。通过几年工作中不断摸索,基本探寻了一套符合本地区开展健教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的知识包括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以及各民族相关文化知识不足,护士缺乏与患者交流及沟通的技能,民族语言沟通障碍,不能有效沟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2 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思想观念未能根本转变,注重完成常规的护理工作,而忽视健康教育落实,错误的认为讲解病情是医生的事。
1.3 开展整体护理后,工作量增加,人员配备相对不足,要完成大量的临床工作,难抽出时间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经常重复性宣教同样内容,护士有厌烦心理。
1.4 由于多民族地区工作难度大
一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本地区藏、羌、彝等多个民族杂居,传统风俗根深蒂固,不易接受现代医疗健康知识;二是不同文化层次的孕产妇对健康知识需求有所不同,接受程度也不同,有的产妇由于自身素质低、贫困等因素缺乏最基本的卫生常识及保健知识,性格古怪、不愿接受教育,有的整个孕期从未接受过孕期保健和检查;三是少数民族地区早婚、早育现象非常普遍,在分娩过程中极不配合。
2 措 施
2.1 加强护士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
在创建爱婴医院的基础上,我们将产科和妇科的常见疾病宣教内容整理后,组织业务学习,并进行理论考试,有力地提高了护士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
2.2 增强健康教育责任
我们要求妇产科护士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加强民族语言学习,达到基本能听、说不同民族的常用语;制定责任护士专门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个护士每月轮上责任班,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检查,通过向患者问卷调查,落实健康教育,加强护士责任心。
2.3 不断改善工作方法
我州属滇西北高寒地区,孕妇大部分来自卫生条件差的农村,致使多数患者的需求仅限于求医治疗,缓解眼前的疼痛,对护理人员的宣传漠不关心,此时,护士应有耐心,坚持不懈地向她们进行知识宣教,同时要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消除产妇焦虑,恐惧心理,鼓励产妇及家属说出自己的想法,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对部分少数民族产后不洗脸、不漱口、不吃蔬菜、不开窗等不良习惯,应反复讲解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性,使他们相信科学、改变这种传统的不良习俗。要反复告知孕妇孕期一定要到医院作产检及时发现孕产期疾病和胎位情况,若胎位不正,或伴有疾病及时医治。
3 体 会
通过向病人进行持之以恒的健康指导,强调不良行为方式与疾病的危害性,很多患者都愿意来医院待产或就诊,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通过针对健康教育,给予心理疏导,消除了患者焦虑,紧张情绪,通过与产妇接触、交谈,使产妇和家属感到安慰和亲切,取得了产妇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将有关知识传授给家属,同时也为出院后母婴照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