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激素辅助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54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06 浏览次数:448次
作者:李群,黄东,吴菲远,吴小容,林心苗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湛江
【摘要】 目的 观察孕激素辅助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994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诊治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激素辅助治疗组(简称辅助组)因癌死亡2例(3.7%),对照组则为6例(11.8%);辅助组3 a存活率为96.3%(52/54),对照组为88.2%(45/5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的患者+对照组患者和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组的复发或转移比例(10/68 vs 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3a无瘤存活率为86.8%(59/68),后者为100.0%;前者3a存活率为88.2%(60/68),后者为100.0%;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因癌死亡比例(8/68 vs 0/37)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孕激素 预后
目前Ⅰ期子宫内膜癌治疗原则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按高危因素选择最适当的辅助治疗(或仅手术治疗即可)[1]。孕激素辅助治疗主要作为晚期、复发及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手段,并获得了一定的疗效[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105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上述治疗后的预后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1994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182例,出院后失访11例,回顾其余171例的病历和病理切片,采用手术病理分期 (FIGO,1988),其中Ⅰ期患者共计105例。采取孕激素辅助治疗54例(辅助组),未采取孕激素辅助治疗51例(对照组)。
患者平均年龄:辅助组为(56.8±8.2)岁,对照组为(58.7±10.7)岁。细胞分化程度:辅助组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分别为29、20、5例;对照组则分别为28、16、7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辅助组子宫内膜腺癌51例,其它病理类型3例;对照组分别为46例和5例。共有48例患者(辅助组38例,对照组10例)进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检查,辅助组ER阳性28例,阴性10例;对照组阳性7例,阴性3例。辅助组PR阳性30例,阴性8例;对照组阳性7例,阴性3例。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细胞分化程度、病理类型、ER及PR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辅助组中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和(或)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37例(68.5%),次广泛/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和(或)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17例(31.5%);对照组分别为31例(60.8%)和20例(39.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辅助组术后进行化疗(AP或CAP方案)8例(14.8%),放疗9例(16.7%);对照组分别为8例(15.7%)和14例(27.5%),两组辅助化疗和放疗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孕激素辅助治疗情况:辅助组54例采用孕激素辅助治疗,给予甲羟孕酮(MPA)250 mg或甲地孕酮100~200 mg每日口服,连续2~3个月。
通过专人信访及门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含Pearson χ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孕激素辅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辅助组平均随访(42.1±28.0)个月,对照组为(48.4±28.7)个月;至随访结束,辅助组复发或转移3例(5.6%),对照组为7例(13.7%);初诊至复发或转移的时间平均:辅助组为(26.7±24.8)个月,对照组为(29.3±20.7)个月;辅助组3a存活率为94.4%(51/54),对照组为86.3%(44/5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因癌死亡2例(3.7%),对照组则为6例(11.8%);辅助组3a存活率为96.3%(52/54),对照组为88.2%(45/5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孕激素辅助治疗时间对预后的影响
辅助组平均应用药物(15.0±11.1)个月,其中用药时间<12个月者17例 (31.5%),平均为(5.5±2.7)个月;用药时间≥12个月者37例(68.5%),平均为(19.4±10.8)个月,对照组、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和≥12个月的患者复发或转移者分别为7例(13.7%)、3例(17.6%)和0例,三者因癌死亡患者分别为6例(11.8%)、2例(11.8%)和0例。将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合并(称之为其他患者)后,与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的患者相比,两者年龄平均为(58.3±9.1)、(56.7±9.1)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其他临床病理特征见表1。其他患者组和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组的复发或转移比例(10/68 vs 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3a无瘤存活率为86.8%(59/68),后者为100.0%;前者3a存活率为88.2%(60/68),后者为100.0%;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因癌死亡比例(8/68 vs 0/37)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比较均P>0.05。其他患者指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及对照组患者,a指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和(或)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b指次广泛/广泛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和(或)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2.3 孕激素辅助治疗的副反应
本研究中3例患者体重增加5~10 kg,均停药后可逆,无血栓栓塞性疾病或心、肝、肾功能损害。
3 讨论
自从Kinster[4]将孕激素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前病变,孕激素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孕激素辅助治疗主要应用于中、晚期和要求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并以得较好的效果[56]。孕激素可以在体内和体外环境下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同时也有关于孕激素抑制子宫内膜癌侵润、转移的文献报道。1998年,COSANZUK内膜癌研究组报道了1 012例高危(3级、子宫内膜样癌、腺鳞癌、透明细胞或者浆液乳头样癌、肿瘤侵犯肌层超过1/3以上病变累及宫颈或者附件)的试验结果,醋酸甲地孕酮口服400 mg/d持续服用3 a以上没有提高生存率,但部分阻止了肿瘤复发,醋酸甲地孕酮组的无瘤生存期明显增长[7]。Vishnersky等[8]对5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患者手术治疗后辅以己酸孕酮治疗,并有部分患者联合应用TAM,接受孕激素辅助治疗的患者用药6~3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5a存活率明显提高。Urbanski等[9]将205例患者随机分为辅助孕激素治疗组及对照组,随访5a发现,孕激素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P<0.01)。在本研究中,应用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的患者复发或转移及因癌死亡比例也与对照组相似,但两组明显高于应用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者,提示应用孕激素辅助治疗1 a以上可减少复发、转移,改善患者的存活率。
许多研究认为孕激素受体情况与内分泌治疗效果有关。美国GOG的研究发现,口服MPA有效,特别是对于PR阳性(每毫克蛋白>50 fmo1)的患者,而PR水平低于每毫克蛋白50fmol的患者反应率较低[2]。本研究中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的患者中无复发或转移病例,但未根据孕激素受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内分泌治疗常见的副反应包括体液潴留、消化道反应和精神抑郁等,但有研究报道了可能与之有关的心血管事件所致的死亡。美国GOG研究有1% 的患者出现肺栓塞。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警惕血栓形成或栓塞发生[2]。本研究中除可逆性体重增加外,无明显心、肝、肾损害及血栓栓塞性疾病或其它副反应发生。
本研究提示孕激素辅助治疗≥12个月可改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但本研究仅为回顾性研究,有待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202145.
[2] Thigpen J T,Brady M F,Alvarez R D,et a1. Oral medmxypmgesterone acetate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or recurrent endome trial carcinoma:a doseresponse study by the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J]. J Clin Oncol,1999,17(6):17361744.
[3] 连利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96420.
[4] Kinster R W.Histological efects of progestins on hyperplasia and carcinoma in situ of the endometrium[J]. Cancer,1959,12:l1061122.
[5] 黄柯,宋磊. 孕激素在治疗子宫内膜癌中的进展与前景[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8(2):152153.
[6] Gotlieb W H,Beiner M E,Shalmon B, et al. Outcome of fertilitysparing treatment with progestins in young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J]. Obstet Gynecol, 2003, 102(4): 718725.
[7] COSANZUK Endometrial Cancer Study Groups.Adjuvant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in hightrisk endometrial cancer[J]. Int J Gynecol, 1998, 8: 387391.
[8] Ranirez P T,Fiumovitz M, Bodurka D C. Homonal therapy for themanagement of grade 1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a literature review [J]. Gynecol Oncol,2004, 95(1):133138.
[9] Montz F J , Bristow R E, Bovicelli A, et al. Intrauterine progesterone treatment of early endometrial cancer[J]. Am J Obstet Gynecol,2002,186(4):65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