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3种中期妊娠不同引产方法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10  浏览次数:389次

  作者:苏军领,郑小霞  作者单位: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妊娠,米非司酮

  目前应用于临床中孕引产的方法有多种,但各有其优缺点。本院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中孕引产,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妊娠14~27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女性60例,常规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功能检查,B型超声检查了解宫内妊娠及胎盘位置,无引产禁忌证。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3组年龄、孕产次、孕周、体重、身高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A组:米非司酮75 mg,1次/d,服药2 d。服米非司酮2 h后开始服米索前列醇,0.6 g。根据宫缩情况可加服米索前列醇,如宫缩不强则加服米索前列醇0.2 g/h,直至胎儿及附属物娩出。B组单纯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剂量100 mg。C组于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同时米非司酮150 mg,顿服。B、C组中如注药72 h无宫缩,且无异常情况者进行第2次注药,剂量仍为100 mg;如出现宫缩12 h胎儿仍未排出的宫缩差者为宫缩乏力,给予催产素静脉滴注或加服米索前列醇,加强宫缩。

  1.2.2 观察指标:①1次性引流产成功率;②注药至胎盘娩出时间及总产程;③产时出血量,指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或清宫结束(以所用卫生巾称重量估计出血量);④宫颈撕裂情况:产后或清宫时检查宫颈,有1处撕裂,无论是否流血均计为宫颈撕裂;⑤3组不良反应,产后复查肝功能。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及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一次性引流产成功率比较 A组有2例加服米索前列醇,一次性引产成功率100%。B组有1例进行第2次注药,1次性引产成功率95%。C组一次性引产成功率100%。

  2.2 3组注药至胎盘排出时间及总产程比较 C组注药至胎盘娩出时间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注药至胎盘娩出时间也明显低于A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总产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产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而A组和C组总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见表1。

  表1 3组注药至胎盘娩出时间及总产程比较n=20,h,±s

  组别总产程注药至胎盘娩出时间A组5.3±2.9#54±5*#B组14.5±3.4*42±.6*C组4.2±1.632±5

  注:与C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2.3 3组子宫出血量及宫颈撕裂情况比较 C组子宫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子宫出血量也明显低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A组子宫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A组均无宫颈撕裂,B组有3例宫颈撕裂。见表2。

  表2 3组子宫出血及宫颈撕裂情况比较n=20

  组别子宫出血量(ml,±s)宫颈撕裂[例(%)]A组126±26*0(0)B组210±34 3(15)C组120±30*0(0)

  注:与B组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 A组不良反应3例(15%)主要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B组不良反应1例(5%),为过敏反应;C组不良反应2例(10%)主要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B组经抗过敏治疗后治愈。A组和C组不良反应较轻且短期消失,无需特殊治疗。3组复查肝功能均无损害。

  3 讨论

  中孕期,胎盘产生大量孕激素,子宫处于“抑制”状态,宫颈成熟度差,子宫充血,引产时诱发宫缩比较困难。除发动宫缩外,还需使宫颈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软化、扩张,才能使胎儿及附属物顺利排出。

  3组1次性引流产成功率均较高,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组1次性引产成功率100%(20/20),利凡诺组1次性引产成功率95%(19/20),米非司酮和利凡诺联合组1次性引产成功率100%(20/20)。但是米非司酮和利凡诺联合组无论从注药至胎盘娩出时间还是总产程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利凡诺是一种强力杀菌剂,日本学者铃木武德等首先将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终止术,20世纪60年代后成为中孕引产最常用药物,利凡诺通过引起子宫收缩、杀死胎儿、胎盘组织变性和坏死等机制达到引产效果[1,2]。由于中期妊娠宫颈不成熟,致宫缩与宫颈扩张不同步,宫颈扩张的潜伏期延长[3]。所以利凡诺引产常存在排胎时间长、诱发宫缩不协调等缺点。而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4]。它可竞争性的与体内的孕酮受体结合,使体内孕激素不能发挥作用,解除孕激素对子宫的抑制性,同时可增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加强节律性宫缩,故加快了引产时间。从表2可以看出3组子宫出血及宫颈撕裂情况,C组和A组子宫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C组和A组宫颈撕裂低于B组,米非司酮可使宫颈组织胶原降解至宫颈成熟、扩张。口服48 h后在光镜下可见子宫颈组织胶原纤维降解发展为胶原溶解。此外在宫颈组织中还可见到明显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类似急性炎症现象。上述形态学的变化,说明米非司酮作用起到与足月妊娠分娩自然生理过程相似的宫颈成熟扩张变化,从而启动分娩[5]。米非司酮使宫颈胶原纤维降解的同时也增强了子宫肌层的活动性。而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加强宫缩,利于胎儿娩出,减少出血。米非司酮和利凡诺联合应用并没有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从本组资料结果可以肯定米非司酮在利凡诺引产中的协助作用,促使子宫颈的软化、扩张、达到与宫缩协调一致,缩短了引产时间,产程进展较快,还明显减少了产后出血量和官颈撕裂伤的发生。说明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是较为理想配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7]。

  【参考文献】

  1 廖爱华.米非司酮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实用妇产科杂志,1994,1:15.

  2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862592.

  3 郝翠云,孙美珍.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孕引产效果观察.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309310.

  4 黄丽丽,陈凤英,石一复.米非司酮抗早孕蜕膜雌激素孕激素受体mRNA表达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2,12:2022.

  5 王丹青,徐克惠,彭芝兰.米非司酮对中期妊娠胎盘形态学的影响.中国药学杂志,2002,12:1214.

  6 龚小倩,全红.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在中孕引产的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07,29:583584.

  7 陈亚丰,马冬云,穆博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2~24周妊娠临床研究.河北医药,2008,30:80480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