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24 浏览次数:327次
作者:李建权,林海霞,李清彦 作者单位:014010 内蒙古包头,包钢集团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心理康复科)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11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相同的药物治疗下,其中一组辅以心理治疗。结果 心理治疗组血压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治疗也是治疗高血压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 高血压,心理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curative effects of psych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11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psychotherapy as an adjutant treatment along with the drug treatme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drug treatment alone Results More obvious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Psychotherapy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hypertension
[Key words] hypertension; psychotherapy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血管疾病的身心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病,在发病中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心理、社会因素,在临床症状方面,既有躯体症状,也有心理症状。高血压虽然与摄盐多、饮酒、遗传因素、肥胖等都有相关性,但心理因素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竞争意识加强,紧张、繁忙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高血压患者较以往明显增多。在治疗上,层出不穷的降压药是首选,是人们追求和研究的目标。然而心理治疗对降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入组标准:原发性高血压1~3级,无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急症等伴随疾病。选择2005年1月—2008年6月我院门诊及病房的110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68例,女42例;年龄39~78岁,平均56岁;病程1~25年。
12 方法
121 高血压病患者按《内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1]诊断 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心理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心理治疗组,男35例,女21例;年龄40~78岁,平均55岁。对照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39~71岁,平均56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122 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法,所有患者均给予马来酸氨氯地平片(商品名:普罗新希,四川巴中普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mg/d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采用心理分析法及松弛-生物疗法),每日1次,每次30min。
123 高血压分级 1级140~159/90~99mmHg;2级160~179/100~109mmHg;3级≥180/110mmHg[2]。
124 观察指标
1241 降压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10~19mmHg;无效:未达上述水平者。
1242 降压幅度 观察两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下降情况。
1243 生活质量评定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3]进行,包括体力健康、精神健康和总体功能。问卷共由26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有5项选择,分别记为1~5分,代表生活质量最好的选择记5分,代表生活质量最差的记1分。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
2 结果
心理治疗组高血压显效达75%,对照组为3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心理治疗组血压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定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3。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降压有效率比较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降压疗效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的比较 注:比较1:χ2=8753,P<001; 比较2:χ2=9326,P<001;比较3:χ2=9519,P<005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心身性疾病。它除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内分泌失调外, 心理因素包括紧张、愤怒、惊恐、心理冲突以及A型行为类型与高血压病发病有密切关系[4,5]。紧张、刺激等因素对人体内分泌的影响已有报道[6],高血压发病的几种上述不良的情绪因素使血管紧张性增加,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同时导致下丘脑功能失调,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水钠潴留。下丘脑血管收缩,神经活动亢进,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心排出量增加, 全身小动脉痉挛,周围血管阻力增强。交感神经长期兴奋,使肾小球动脉持续收缩,久之形成高血压病[7]。原发性高血压就诊时就存在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有着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个性特征上带有明显的情绪不稳,对社会的利用度下降,而心身疾病患者多在内科就诊,一般医生容易忽略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从而影响其治疗和预后[8,9]。即便处在高血压前状态下(120~139/80~89mmHg)的人群,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也增加[10], 因此要把心理治疗[11]应用于早期高血压患者或有家族史尚未出现高血压的人群。
患了高血压后,人的心理也会受到威胁。按照美国护理理论家 Neuman的观点,高血压作为人体内的压力源,可引起许多心理症状。澳门一项研究显示,高血压病人会出现强迫症、抑郁症、焦虑、敌意、恐怖等症状。可见心理因素与高血压互为因果,正因为心理状态和高血压发生发展关系非常密切,对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治疗也是特别重要的。
本文对治疗组病人主要采用了心理分析法: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及松弛-生物疗法,音乐放松疗法及多与患者聊天,使其静下心来,调动病人的情绪,促进自身免疫功能恢复。
临床治疗还发现对药物治疗高血压病不满意的病人,配合精神治疗确可改善疗效,并能减少抗高血压药物的用量。
总之,医学迅速发展,治疗观念也应转变,高血压病的治疗不能只停留在药物方面,心理治疗也是一个重要治疗措施。要在以药物治疗为基础的前提下,施以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
2 江顺银,黄德嘉,张耿新,等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心血管杂志,2003,31(4):244
3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69
4 武晓梅军人心理健康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1,254-255
5 赵凯国,冯仲华应激、A型行为与高血压病的探讨河北医学,2000,6:412-413
6 徐斌,王效道心身医学-心理医学的基础与临床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97-102
7 杨德森行为医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34-242
8 吴彩云综合医院中的心身疾病横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281
9 赵耕源综合医院中的心身疾病卫生工作的迫切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2(1):122
10 胡大一贯彻循证医学原则,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中华心血管杂志,2003,31(6):401
11 马存根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