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治疗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10-07-30 浏览次数:361次
作者:周慧 作者单位:636250 四川开江,开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治疗方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病率0.3%~7.2%。现将我院2002~2007年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此病在临床中的最佳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确诊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病例36例,年龄24~40岁,孕周32~41周,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15例,5例有自然流产史,孕前无月经改变仅B超检查发现子宫肌瘤8例,孕期B超检查发现者16例,剖宫产同时发现者12例。
1.2 阴道分娩情况 产前B超提示单纯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肌瘤位于子宫体、底、壁,估计对产道无阻碍者,取得孕妇及家属同意与理解后,在密切观察产程及胎心变化情况下,12例顺利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仅1例发生产后出血,经积极处理后,无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因巨大子宫肌瘤(肌瘤位于子宫体d=12cm)于产后40天行子宫次切术。
1.3 手术情况 剖宫产共24例,其中4例并发胎儿宫内窘迫,5例并发胎位异常(4例臀位,1例横位),3例有剖宫产史,4例并发胎膜早破,8例为社会因素。24例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其中20例同时行子宫肌瘤剜除术,2例因宫缩乏力大出血行子宫次切术,2例因巨大子宫肌瘤也同时行子宫次切术。手术时间38~110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量250~800ml,平均350ml,肌瘤个数1~6个,肌瘤直径0.5~12cm。
1.4 病理检查 所有标本均送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子宫平滑肌瘤,其中2例伴红色变性,1例伴玻璃样变。
2 讨论
2.1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特点 (1)肌瘤生长快;(2)可导致各种产科并发症,如流产、胎位异常、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盘早剥、IUGR、宫缩乏力及产后 出血;(3)肌瘤生长迅速易变性,以红色变性为多。
2.2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 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体征主要是在子宫壁上触及突起的肌瘤,妊娠期间子宫肌瘤可以增大、变软、变平,影响触诊。目前首推B超可动态观察妊娠期间子宫肌瘤的变化。但因有的肌瘤小,妊娠后子宫增大等均可影响B超的诊断而导致临床漏诊。
2.3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 (1)妊娠前的处理:取决于子宫肌瘤的部位、大小及数目。因黏膜下肌瘤影响受精卵着床,故应先手术后妊娠;若为浆膜下、肌壁间小肌瘤(d<5cm),可先妊娠,若为大肌瘤(d>5cm),可先行肌瘤剜除术。(2)妊娠期子宫肌瘤的处理:一般不主张手术,除非有手术适应证。孕早期应防流产,必要时服保胎药,中晚期时应防晚期流产及早产,估计肌瘤不妨碍胎儿经阴道分娩者,可密切监测宫缩、产程进展及胎心情况,但应防产后出血。产后除常规予以缩宫素外,应静脉持续点滴。剖宫产同时是否行肌瘤剜除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妊娠子宫血管怒张、质软,行肌瘤剜除易致大出血,增加感染几率;另有学者认为剖宫产取出胎儿后,待了宫收缩变硬时,行肌瘤剜除,同时在剜除前用橡皮管阻断子宫动脉血流,肌瘤表面及周围局部注射缩宫素,可减少出血,也可减少患者2次开腹的痛苦和节约开支。本组资料病例中剖宫产24例,肿瘤剜除20例,术后均恢复好,无产褥感染及子宫复旧不良。(3)妊娠或产褥期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处理肌瘤红色变性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和产褥期,一旦确诊应先保守治疗,若无缓解则应手术。上述病例中孕晚期发生红色变性1例,保守成功。无产褥期病例发生。
综上所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应定期产检。医生应高度重视,加强责任心,做好产前宣教,减少临床漏诊率。根据不同孕期、肌瘤大小、部位、数目、伴随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