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子宫颈前壁切开治疗黏膜下肌瘤体会
发表时间:2010-07-06 浏览次数:356次
作者:李宏杰 作者单位:056200 河北邯郸,峰峰集团总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黏膜下肌瘤;子宫颈前壁切开
黏膜下肌瘤占子宫肌瘤的10%~15%,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黏膜下肌瘤易形成蒂,在宫腔内生长犹如异物,使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并影响子宫收缩,引发月经量多,引发贫血[1]。对于突出于阴道口的肌瘤,可通过阴道取出肌瘤,但对于位于子宫腔内,子宫颈口看不到的肌瘤无法取出的,就要通过宫腔镜或切除子宫来治疗。如在无宫腔镜的条件下,要保留子宫,又要以微创方法剔除子宫颈口看不到的黏膜下肌瘤会很难。本院近日做了1例子宫颈口看不到的黏膜下肌瘤,方法简单,且为微创,手术成功,恢复快,愈合好。 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围手术期 常规阴道准备,每日晚阴道碘伏棉球擦拭1次,至少3次,月经干净3~7天,心电图胸透及各项常规化验在正常范围,术前B超指示下了解黏膜下肌瘤部位、大小及质地,必要时宫腔注水B超下了解其蒂位置。
1.2 手术方法 取连硬外麻醉下,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钳夹子宫颈,1/3支肾上腺素稀释液注入膀胱子宫颈交界处黏膜,电刀切开膀胱子宫颈交界处黏膜3cm,纱布钝性上推膀胱,暴露膀胱子宫反折腹膜,组织剪纵形剪开子宫颈前壁约3cm,探子宫腔,扪及肌瘤组织,布巾钳钳夹肌瘤瘤体,旋转后取出肌瘤,出血不多,给予1号可吸收线缝合子宫颈切口及膀胱子宫颈交界处黏膜,两块碘伏纱布置于阴道(36~48h后取出)。
1.3 术后处理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补液治疗,术后第1天进流食,术后第1天去尿管,下床活动,术后6天出院。
1.4 术后随访 术后1个月、2个月复查子宫颈切口处愈合良好。
2 讨论
目前治疗黏膜下肌瘤的方法有多种:(1)药物治疗。用药物抑制肌瘤的生长,使其逐渐萎缩,如米非司酮等药,因作用时间长,治疗效果不明显。(2)手术治疗。肌瘤剜除术:黏膜下肌瘤均可经腹部剜除,保留子宫;脱出至阴道内的带蒂黏膜下肌瘤可经阴道将蒂切断,残端缝扎。全子宫切除术:肌瘤大于3个月妊娠子宫;或症状严重,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疑有恶性变者,应做全子宫切除术。目前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治疗多选用手术治疗,近年来广泛应用宫腔镜治疗黏膜下肌瘤,它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创伤小、不影响生育功能的优点。宫腔镜可以在做检查术时确定子宫内膜各种疾病的诊断,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等。但由于宫腔镜技术要求及设备的缺如,无法实现以最小创伤,出血最少,时间最短,病人痛苦少的手术方式。本例利用自子宫颈前壁切开方法取出子宫颈口不能暴露的肌瘤,是微创、出血少、愈合快的一个好方法,对于宫腔镜设备缺少及子宫颈口看不到的黏膜下肌瘤是一个值得应用的方法。在手术中应注意子宫腔的大小,大号扩宫器可以帮助扩张子宫颈,以利于手指扪及子宫腔内肌瘤,在切开子宫颈前壁时应根据探查宫腔大小决定切开子宫颈前壁的长度,不宜切开过长,避免影响术后恢复。取出肌瘤后刮勺刮宫帮助清理子宫腔内病灶,刮出组织分别送病理,以利术后治疗。在缝合子宫颈前壁切口时,注意解剖结构,间断褥式缝合,避免子宫颈内膜组织与浆膜层重叠,加密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术后碘伏纱布加压止血有利于切口的愈合,术后24~48h取出。用肾上腺素稀释液注入膀胱宫颈间隙,再钝性分离间隙组织,这样可利用水压分开间隙的疏松组织,又有止血的作用。选用子宫颈前壁切开也是为了减小创伤,减少出血,恢复快,能够摘除黏膜下肌瘤,达到微创治疗目的。本方法适合于未开展宫腔镜,肌瘤位于子宫腔内不易摘除的患者。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