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近红外线诊断仪在妇女乳腺普查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05  浏览次数:416次

  作者:李金龙,李 霞 作者单位:256500 山东博兴,博兴县妇幼保健站

  【摘要】 目的 通过红外线应用妇女乳腺的普查资料分析,探讨红外线在妇女乳腺普查中的应用意义并累积相关的临床资料。方法 通过对13246名妇女的乳腺普查,按照诊断标准,结合部分B超、手术后病理综合分析。结果 红外线诊断仪应用于妇女乳腺普查,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结论 资料分析,其诊断率与临床病理诊断相吻合,值得在普查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近红外线诊断仪;妇女乳腺普查;诊断标准;肿块影;血管影

  据卫生部最新统计数据,全国70%的女性患有乳腺疾病,乳腺癌的发病率为10%。最近几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呈年轻化、上升的趋势,所以,早期诊断乳腺疾病并进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选择一种安全、快速、经济、准确、无损伤的检查手段在基层显得更有意义。我单位自2006年以来选择RC-6000红外线诊断仪进行13246名妇女乳腺健康查体普查,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246名妇女,均来自不同的行业,其中年龄最小23岁,最大76岁,23~30岁1134例,31~40岁为4968例,41~50岁为5274例,51~60岁984例,61~76岁为876例。

  1.2 方法 用统一制定的妇女病普查普治体检表,由医务人员按表格内容逐一问诊后填写,由乳腺科大夫担任乳腺的触诊后在没有光线的暗室内进行乳透[1]。如果触诊和乳透有异常的再进一步到医院做钼靶以求得正确诊断,必要时对可疑病灶行细针穿刺做细胞学检查或手术切除活检。

  1.3 诊断标准

  1.3.1 正常的乳腺 一般其血管纹理三支左右,即使较多,往往双侧对称。同时可因所处的月经周期的时间不同,其血管多少、粗细有所改变,以经期前明显。但血管纹理清晰,走向自然。

  1.3.2 乳腺增生病 (1)通常为双侧性改变,可有一侧表现明显;(2)改变程度同月经期有很大关系,经后检查可明显好转;(3)临床所及的块物常无明显灰影查及,其灰度同一般的乳腺组织,称之为同腺组织,即使有浅灰影,亦呈散在多处斑片、点状灰影;(4)血管影的清晰度差,呈树枝样,边缘模糊,有毛刺样或斑点样改变,血管走行自然;(5)块物与血管关系不大。

  1.3.3 乳腺炎病变 (1)片状中灰度阴影,灰度与乳晕相仿,或介于乳晕与乳头之间,灰度明显较肿块为大;(2)血管影响明显增多,走向自然;(3)经过抗炎治疗后短期恢复,灰影明显缩小。

  1.3.4 乳腺导管扩张与导管内乳头状瘤 (1)乳晕区见楔形或条索样中灰影;(2)乳晕旁有血管影带毛刺样改变;(3)局部使用压板后可增加灰影清晰度。

  1.3.5 乳腺癌

  1.3.5.1 肿块影 (1)灰度为较深黑色块影,灰度值介于乳晕与乳头之间;(2)灰影不均质,边缘模糊/毛糙或点状灰影;(3)晚期乳腺癌于巨大肿块灰影旁可出现皮肤光反射区,这是由于室内光线射在水肿皮肤后产生的光反射;(4)灰影位置与肿块触诊相符,常略大于肿块。

  1.3.5.2 血管影 (1)由于乳腺癌病灶区引流静脉增多,所测血管数量增多;(2)血管影可呈粗细不均,走向扭曲或突然中断;(3)血管影边缘粗糙、毛刺样改变,颜色较深范围较宽,程度比乳腺增生症改变更趋明显;(4)血管影尚可出现在肿块内呈“十”字形交叉,或呈双血管征象。

  1.3.5.3 血管同肿块的关系 肿块影如直接有粗大血管影相连,此血管可认为是引流支。表现为:血管影进入肿块灰影内增粗并中断或血管影进入肿块灰影边缘后突然中断;或多支灰影呈放射状由灰影周围显示;或两支血管至灰影处出现环绕征象。

  以上三个特点即肿块灰影、血管影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依据。

  1.3.6 纤维腺瘤 透照肿块处常无明显灰影,偶尔浅灰影。可有1~2支血管环抱肿物,但不进入肿块内,巨大的纤维腺瘤中心往往灰度不均匀呈现点状透亮区。

  2 结果

  13246妇女中,乳腺增生10331例,约占总查体人数的77.99%,乳腺纤维瘤241例,乳腺炎182例,乳腺癌15例(手术后证实),诊断率达98%左右。各种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年龄分布,见表1。表1 各种乳腺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分布关系

  3 讨论

  近年来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的发病率出现年轻化及发病率升高的趋势,乳腺癌发展过程经过增生、上皮瘤样病变、原位癌、浸润癌这已成为大家公认的事实[2],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妇女精神压力过大[3]。易引起内分泌失调,环境污染严重,各种食品含有激素过高,有些妇女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拒绝喂奶,甚至长期穿内衣等,都造成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定期检查,早期发现乳腺疾病,积极治疗乳腺疾病,是预防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早期发现乳腺癌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乳腺疾病的普查普治对于预防并及时发现乳腺癌具有重要的意义。近红外线扫描的物理基础是采用红外线发射器发射出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及部分可见光[4],同时利用人体各种组织的不同生物特性,使这种波长的红外光--近红外线穿透皮肤、皮下组织、纤维解体组织、血管等,由于各类组织对近红外线的吸收作用不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透光,穿透后的光学信号经过高灵敏的红外摄像机收集,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计算机上微机处理后成为图像,最后在监视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供检查者于直视下分析图像,做出诊断,这种检查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具有安全性,同时其敏感度高,操作简单,更可反复操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广泛采用。红外线图像中主要观察乳腺血管的变化,乳腺组织的透明度,是否有局限的灰影增高区及灰块影与血管之间的联系,结合临床触诊综合分析,此诊断仪安全、快速、直观、准确、无损伤、经济实惠,在妇女普查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中华,罗春华.图们市1998-2003年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6,3(21):684.

  2 阚秀.对乳腺肿瘤交界性病变新认识.中华乳腺疾病杂志,2009,3(2):1.

  3 石伟娟,周莎英.1120例已婚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8,5(23):322.

  4 徐开埜.乳腺疾病影象诊断与治疗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22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