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前的抢救体会

发表时间:2012-02-17  浏览次数:408次

  作者:岳文华  作者单位:山西省荣军医院,山西 太原

  [摘 要] 急性心机梗死在发病后数小时内危险性大、病死率高。门诊医生在患者住院前做好第一线的抢救是减少心机梗死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 急性心机梗死,诊断依据,住院前的抢救

  近几年,我们在门诊急诊室和院外抢救了22例心肌梗死患者。22例中男14例,女8例。前间壁梗死者8例,广泛前壁4例,下壁6例,高侧壁2例,后壁2例,死亡3例。现结合临床实践就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前的抢救谈一点体会。

  1 明确诊断

  尽快明确诊断,是抢救成败的关键,就我们所见到的病例早期诊断的依据有:原有的心绞痛加频、变重时间延长或用硝酸甘油舌下含化不能缓解;平素身体健康,突然出现难以忍受的胸痛、胸闷、乏力,而且逐渐加重,疼痛可向左肩和左臂尺侧放射;老年人在活动后突然感到全身乏力、心慌气短、大汗淋漓,不能用其他原应解释者;即往有冠心病史,突然出现胸闷气短明显乏力伴有大便感者;突然昏倒伴有心力衰竭、心率失常、血压下降,不能用其他原应解释者;症状明显或不明显有典型的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2 急救诊断

  一旦确立,无论在发病现场或在门诊急诊室应立即抢救,嘱患者立即平卧绝对休息,对各各治疗环节都应争分夺秒不允许任何理由无谓的耽搁时间。严密的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适时采取治疗的措施。

  2.1 吸氧气 有条件时应及早于以吸氧气,吸氧气有利于提高血压张力,改善心肌缺氧,减轻疼痛,并有助于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

  2.2 止痛与铮静 首选吗啡或杜冷丁,前者肌肉注射5 mg~10 mg,后者肌肉注射50 mg~100 mg或静脉注射25 mg,如患者轻度胸痛可于安定5 mg或罂粟碱30 mg~60 mg肌肉注射,2次/d~3次/d。如患者无低血压、心率不快而有疼痛者可用硝酸甘油1 mg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点滴或口含消心痛5 mg~10 mg,3次~4次/d,止痛与镇静可解除患者的疼痛与焦虑不安并能减轻心脏负担,减慢心率防止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2.3 室性早搏、室速的处理 室性早博、室性心动过速可引起室颤而死亡,采取普遍预防性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利多卡因能减少早博的发生率,常用50 mg肌肉注射预防,如出现室性早搏,静脉注射50 mg~100 mg,一旦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或室速可每隔5 min~10 min静脉注射50 mg,总量不超过300 mg。

  2.4 心动过缓的治疗 心动过缓引起死亡的危险性更大应及时处理。心率<50次/ min,应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或肌肉注射1 mg,5 min不见效果可在用0.25 mg~0.5 m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如心率在40次/min以下并伴低血压,可肌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0.2 mg或异丙肾上腺素1 mg加入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点滴,维持心率在50次/ min~60次/ min之间,由于心率的提高,血液循环改善,血压可回升。

  2.5 休克的处理 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抢救中除应用升压药物外,应全面分析休克的原因,如有无心力衰竭、心率失常,止痛效果怎样,血容量足不足,是否有代谢性酸中毒等等,应有针对性的治疗。不能单靠增加升压药物的剂量来提高血压,纠正休克,例如我们曾遇到一病例发病后烦燥不安、面色苍白,不断用手抓胸,测血压8 kPa/5 kPa(1 mmHg=0.133 kPa),即刻给予杜冷丁50 mg肌肉注射,20 min患者渐安静,测血压13 kPa/9 kPa。经过积极的抢救,当患者病情稳定,基本控制了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的情况下,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下,轻轻搬动,将患者送医院或转入病房继续治疗。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