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新生儿颌下颈温与腋温的对比观察
发表时间:2010-05-05 浏览次数:401次
作者: 钟冬秀,唐金红,叶 青,罗 艳
【摘要】 目的 探讨测新生儿颌下颈温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方法 随机抽取在我院妇产科母婴同室的新生儿120例次,分体温正常组和发热组。其中体温正常组90例次,发热组30例次,采用普通玻璃体温计在25℃~30℃的室温下同时测新生儿颌下颈温与腋温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体温正常组和发热组新生儿颌下颈温与腋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测新生儿颌下颈温可作为测新生儿体温的常规方法。
【关键词】 新生儿;颌下颈温;腋温;观察
观测体温是临床护理操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常用测体温的部位有:口腔、腋下、直肠[1]。由于新生儿是特殊群体,上述部位测温均有不便,测口温时,易咬碎体温表致水银中毒,新生儿及婴幼儿应禁止使用。测直肠温度若方法不当易损伤新生儿直肠黏膜,若体温计消毒不严,存在消化道疾病传染的隐患。故不推荐为常用方法。教科书上说,新生儿一般测腋下温度[2],但要打开新生儿包裹,松开衣服,操作不便。特别是在冬天,易导致新生儿受凉。为寻求简便可靠的测新生儿体温方法,笔者探讨了新生儿颌下颈温测量法,并与腋温进行了对比观察,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4~2005年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的母婴同室新生儿120例次,男65例次,女55例次,体重2400~4500g,孕龄36~41周,出生0~7天。分为发热组和体温正常组,其中发热组30例次,体温正常组90例次,均在室温25℃~30℃条件下进行。发热:腋下体温37.3℃~39.5℃,正常体温:36℃~37.2℃[2]。
1.2 材料 采用新的普通玻璃温度计,经37℃温水校对,温差相差在0.1℃以下为合格,超过0.2℃不合格弃去。把体温计水银柱甩到35℃以下。
1.3 方法 采用新生儿自身对照法。即用2支体温计同时对新生儿颌下颈部温度和腋下温度进行测试,均在新生儿安静状态下进行。测新生儿颌下颈温方法:横抱新生儿或让新生儿平卧,体温计水银端放在新生儿颌下颈部交界处,稍抬高新生儿头枕部,使下颌和颈部夹住体温计。同时,测腋下温度:把体温计水银端放在新生儿腋下,按住新生儿手臂使之向内紧粘身体,以防体温计脱落或移位。测量时间10min,然后同时取出并分别记录。
2 结果
正常体温组90例次,发热组30例次,两组新生儿颌下颈温与腋温分别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果显示:正常体温组和发热组新生儿颌下颈温与腋温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表1 新生儿颌下颈温与腋温结果比较
3 讨论
测新生儿体温是护理新生儿的常规内容。目前,常采用腋下测温法。由于新生儿被包裹,测温时需打开包裹松开衣服,把体温计水银端放入腋下进行。冬季容易造成新生儿受冷。体温计脱落或移位也不易发现,测温后又需重新包裹新生儿,费时费力。一个护士给多位新生儿测温常力不从心,需要他人帮助。本研究结果显示,正常体温组和发热组新生儿颌下颈温与腋温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测新生儿颌下颈温法可代替腋温法。
新生儿颌下颈部血管分布与腋下相似,都有较大血管通过。颈部有颈动脉、颈静脉而腋下有腋动脉、腋静脉通过。在体表较大血管附近测温能反映体内真实温度。
测新生儿颌下颈温方法简单方便易实施,值得临床推广。新生儿颈部短且粗,易暴露。测温时,不需拆包松衣,方便安全,所测温度真实可靠。但测温时应使新生儿安静,以免头部转动。体温计水银端应放在新生儿颌下与颈部交界处,并抬高枕部,使下颌和颈部夹住温度计,若新生儿平躺测温,可稍垫高枕头,防体温计脱落。
体温不升者,应改测肛温,更能反映体内真实温度[1],颈部有感染、伤口等不宜测颈温。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6.
2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4.
作者单位: 341000 江西赣州,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