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4-28 浏览次数:427次
作者:徐丽娟,赵玉环
【摘要】 目的 利用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活性对妊娠子宫具有较强收缩作用,增强或诱发子宫自发收缩的频率和幅度,达到控制产后出血的目的。方法 应用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配伍应用于剖宫产术中进行对照观察。常规于宫壁注射缩宫素20u,观察组在患者胎盘娩出后给予米索前列醇200μg舌下含服,对照组给予缩宫素20u+5%GNS液500ml静滴。结果 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仅有2例,发病率为2.5%,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9例,发病率为11.25%。结论 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配伍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对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预防控制作用。
【关键词】 剖宫产;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尤其剖宫产产后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更为常见。做好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预防工作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环节。为探讨一种安全、简单、方便、有效的积极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我院于2004年9月~2005年8月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进行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2004年9月~2005年8月对拟进行剖宫产且存在病理因素疑可能产后出血的患者,如:重度妊娠高血压、前次剖宫产存在子宫瘢痕、前置胎盘、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多胎妊娠等患者,随机抽样160例分为两组,每组80例。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孕次、体重、新生儿体重估计等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常规操作方法。子宫胎儿娩出后,常规于宫壁注射缩宫素20u,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0±12)min和(40±10)min,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在患者胎盘娩出后给予米索前列醇200μg舌下含服,对照组给予缩宫素20u+5%GNS液500ml静滴,以预防术后出血。专人记录用药后术中、术后2h出血量、体温、脉搏、血压和不良反应。血液收集和计量方法采用术中吸尽羊水后用吸引器收集术中出血量,纱布浸透不滴血以10cm×10cm为10ml计算失血量,术后24h阴道出血使用专用纸垫收集,运用称重法计算出血量,最后累计为出血总量。术中应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产妇血压、平均动脉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术后返回病房继续上述监测。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χ2检验,t检验判定结果。
2 结果
2.1 两组平均出血量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出血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具体情况见表1。表1 两组平均出血量的比较
2.2 术后监测指标 两组产妇血压、平均动脉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变化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中出现寒战3例,恶心呕吐2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给予严密观察后症状消失。结果: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仅有2例,发病率为2.5%,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9例,发病率为11.25%。
3 讨论
剖宫产产后出血多于阴道分娩出血。若胎儿娩出后宫缩乏力使子宫不能正常收缩和缩复,不能有效关闭胎盘附着部子宫壁血窦而致流血过多,将大大增加产妇风险。一旦发生产后出血,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后遗症。尤其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宫瘢痕、前置胎盘、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多胎妊娠患者极易发生产后出血情况。目前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大出血常规给予缩宫素20u宫壁注射,或者为减少产后出血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来促进子宫收缩达到预防的目的。但由于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有关,因而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程度的妊娠子宫疼痛会导致产妇烦躁,继而导致血压不同程度升高,所以单纯应用缩宫素来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局限性。
米索前列醇是化学合成的前列腺素E1类衍生药物,具有PGE型药理活性,是近20年来发现并且日益引起重视的一类抗消化溃疡药物。产科应用米索前列醇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蛋白。单独使用可在短时间内兴奋子宫和诱发宫缩,对妊娠子宫有明显的收缩作用,普遍被用于抗早孕,并且此药经消化道吸收好[1]。从两组观察对照来看:应用米索前列醇配合缩宫素药物综合治疗对下段子宫收缩作用优于单一缩宫素药物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而且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单独应用缩宫素药物患者的出血量。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与缩宫素宫体注射配伍起到了协同作用,无其他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产后患者健康恢复较快。
本组资料显示:米索前列醇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作用,使用方法(舌下含服)较为简单,副作用小,经济、安全、有效,尤其对重度妊娠高血压、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前置胎盘、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多胎妊娠等产妇具有良好的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56.
作者单位: 221009 江苏徐州,徐州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