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巧克力囊肿34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23 浏览次数:431次
作者:胡建萍 作者单位: 226351 江苏通州,通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卵巢巧克力样囊肿
对34例术后确诊为卵巢巧克力样囊肿患者的发病年龄、婚育史、手术史、主要症状进行分析,发病年龄在35~44岁占47%,有妇科手术史者近98%,合并腺肌病的占35%,有痛经症状者占95%。提示妇产科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影响显著(P<0.01),为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位可能因素。减少妇科手术率是控制本病发生的最为有效的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因附件囊肿而行手术,将术后确诊为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临床分析。
1.2 结果
1.2.1 发病年龄 <25岁的2例,占5.88%;25~34岁的6例,占17.65%;35~44岁16例,占47.06%;45~55岁的10例,占29.41%。
1.2.2 婚育及手术史 33例患者已婚,另1例也有性生活史;有人工流产史25例,占73.53%;剖宫产史15例,占44.12%;有自然分娩及中期引产史17例,占50.00%;其中仅1例无妇科手术史,占2.94%。
1.2.3 主要症状 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为多数主诉内容;合并子宫腺肌病的有12例,占35.29%;1例患原发性不孕症。
1.2.4 手术方法 均进行了囊肿剥除加卵巢修补术,其中合并有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均做了子宫次全切除术。
2 讨论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是目前常见妇科疾病之一。此病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而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约有80%位于卵巢,由于病灶反复出血,囊泡内积血增多,形成巧克力色的液体,故称为巧克力囊肿。术中可见到卵巢上大小不等的囊肿。囊肿可以是单侧,也可以是双侧的,最大的直径可>10cm,在囊肿中含有褐色糊状液体。囊肿表面常有出血或破损,以致整个囊肿与邻近器官发生粘连,并固定于阔韧带后叶,或嵌入子宫直肠陷凹内。妇科双合诊检查时可触及活动度较差的囊性肿块,但一般确诊尚待术中打开腹腔看到囊液的性状加术后的病理检查。
巧克力囊肿主要表现为继发性进行性痛经、月经失调、性交痛。少数患者的巧克力囊肿可在行经期间发生自然破裂,伴有慢性腹痛,囊肿因常与周围组织粘连,手术有一定的难度,卵巢切除术固然是根治手术,但毕竟是最后的无奈之举。本文中均采用了剥除术,但术后复发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预防本病的发生最为关键。
从上述资料中不难看出,本病的发生与婚育及妇科手术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人工流产率的升高,以及近几年来剖宫产率的增加,使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医源性播散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发病因素,妇产科医师对此病应有较明确的认识,严格手术操作规程,以避免医源性子宫内膜种植和播散发生。(1)重视避孕措施的落实,减少意外怀孕,减少人工流产次数。(2)避免在临近月经期进行不必要的、重复的或过于粗暴的妇科双合诊,以免将子宫内膜挤入输卵管,引起腹腔种植。(3)妇科手术尽量避免接近经期施行。必须进行时,术中操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挤压宫体,否则有可能将内膜挤入输卵管、腹腔。(4)及时矫正过度后屈子宫及宫颈管狭窄,使经血引流通畅,避免淤滞,引起倒流。(5)降低剖宫产率是每个妇产科医务人员的职责。剖宫产及剖宫取胎术中应注意防止宫腔内容物溢入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