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牧区妇女产褥期的健康问题及干预
发表时间:2010-03-01 浏览次数:474次
作者:叶占存 作者单位:812100 青海,湟源县妇幼保健中心 【关键词】 产褥期;健康问题
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复原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新生儿成长的关键时期。母亲的心身状态以及产褥期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母婴健康有直接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和保健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产褥期的健康问题,因此,基层妇幼工作者需要针对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为她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切实做好产褥期保健工作。
1 产褥期的健康问题
1.1 产褥期生理变化特点 产褥期一般是指胎盘离开母体至产妇全身各器官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一般为产后6周。在产褥期母体全身各系统发生着一系列变化而以生殖系统为最明显:宫体复旧至未孕大小,阴道重现黏膜皱襞,盆底组织部分恢复弹性;乳房受神经体液调节而分泌乳汁;血容量与心输出量也于产后2~3周恢复到未孕状态;胃肠肌张力及蠕动减弱;腹肌分娩组织松弛,再加上此时产妇多卧床休息,缺少活动因而易便秘;由于分娩会阴伤口疼痛或不习惯卧床排尿等原因易发生尿潴留。
1.2 产褥期异常 由于分娩过程中产妇经受了巨大的身心变化,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而身心疲惫,此时如果护理和保健不当易发生产褥异常。主要有:产褥期恢复不良所致的子宫复旧不良、恶露异常、尿潴留、便秘、痔疮等。产褥期感染性疾病:外阴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附件炎等。也有晚期产后出血。另外随着激素水平的下降和社会角色的突然改变产妇的心理方面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因而情绪波动很大。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漫长的妊娠
和痛苦的分娩过程,以及一些家庭琐碎、性别偏好和经济问题等容易导致产妇焦虑、抑郁和沮丧的心情。不良的情绪状态不仅影响身体恢复而且还会抑制乳汁的分泌,严重者可发生产褥期精神障碍,如:产后情绪不稳、产后抑郁症、产后神经病等。而以产后抑郁症为最常见和最严重。如不能早期发现和专科治疗,常可导致产妇生活不能自理甚至自杀,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许多产褥期疾病可导致远期后果:产褥感染、产后出血、贫血是最常见的产褥期并发症,它们均可影响产妇生殖系统的恢复,可造成继发不孕、子宫脱垂、盆腔慢性炎症;严重的产后出血常可导致产妇终身疾病,如席汉综合征等,而使产妇及家庭痛苦一生。
1.3 不良习俗 在我们西部农牧区,由于受传统习俗的影响,产褥期妇女至今仍然保留着“坐月子”的习惯,在“月子”里产妇必须要遵循一系列特殊的行为,如不能吃硬、冷、酸、辣食物,包括瓜果、蔬菜,产后最初十几天甚至肉也不能吃。产妇每天只喝青茶或奶茶,馍馍以及稀饭;个人卫生上也有很多“禁律”,如:月子里不能洗脸、洗头、洗脚、刷牙更不能清洗下身等;产妇要穿厚穿严,睡觉也要戴帽子穿衣服,白天也要躺在床上不能下去活动:门窗紧闭,不能通风;在月子里外人不能进门,俗称“忌门”。新生儿也被包的严严实实,透气性很差,活动受限。这些习俗给母儿生活带来不便,使母儿营养摄入少且不平衡;个人卫生差易感染:不利于观察新生儿的情况,易发生中暑、窒息等意外事故。“忌门”习俗影响产后访视工作,甚至延误治疗抢救时机。
1.4 产褥期妇女的健康问题 涉及到生理、心理、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应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长期以来,卫生保健部门以及家庭社会只重视孕产期保健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产褥期保健,随着分娩的结束,保健工作也接近结束。尤其在西部农牧区,由于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再加上妇女保健知识知晓率低,产褥期保健几乎是盲区。而从事产后保健的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低下,责任心差,访视次数少,访视时间安排欠妥,访视质量难尽人意,甚至是无效访视。另外由于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妇产科医生及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缺乏产科精神疾病方面的知识,对于产妇表现出来的情绪、精神异常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及明确诊断,更得不到及时的专科治疗,因而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为治疗带来困难。这些问题对产褥期妇女身心健康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因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迅速提高专业素质,强化产褥期保健工作,保证母儿安全渡过产褥期。
2 紧扣产褥期健康问题,实施有效干预
2.1 方法
2.1.1 文字载体 母子健康手册,生命知识、11条健康信息、健康知识小册子、折页、传单、墙报。
2.1.2 面对面宣教 健康教育传播活动、产前检查、孕妇学校、父母学校、产后入户访视、咨询门诊。
2.1.3 面对面宣教 健康教育传播活动、产前检查、孕妇学校、咨询门诊。
2.1.4 实地示范施教 产前检查、孕妇学校、父母学校、产后入户访视。
2.1.5 新闻媒体 广播电视、多媒体。
2.2 内容
2.2.1 产妇保健 产妇分娩时消耗很大,最初应卧床休息,之后宜下床适当活动,可促进恶露排出、子宫复原、大小便通畅,并能防止盆腔、下肢静脉曲张;饮食方面应营养平衡,易消化膳食为主。最初1~2天宜清炎宜消化食物,以后应以富营养保持足够热量为原则,不偏食、不忌食,多进汤汁食物,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保持环境和个人卫生,产后出汗多,要勤换内衣、床单等。温水擦浴,注意保暖。饭前、便后、哺乳前要洗手等。室内空气要流通,温度要适宜,冬季防止煤气中毒;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鼓励产妇按需哺乳,促进乳汁的分泌;产褥期禁止性生活,以后可工具避孕,不哺乳者药物避孕,自然分娩3个月,剖宫产6个月可上环避孕或绝育;杜绝“忌门”的习俗,接受专业人员的产后访视,母儿有异常时及时就医;产妇家人应关心体贴产妇,尽可能营造一个温暖、安全、顺心的生活环境,以防止发生产褥期精神障碍。医务人员及产妇家人要密切注意产妇情绪精神状态,尽早发现产妇精神异常。
2.2.2 新生儿保健 帮助产妇及家人了解新生儿的几大生理特点,注意观察皮肤巩膜有无黄染以及持续时间,正确认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注意小大便颜色、性状、次数;注意保暖,多采用袋鼠式保暖法;脐部保持清洁、干燥,每天用75%的酒精消毒预防感染;按需哺乳,科学喂养;新生儿衣服要宽大,包被、尿布、衣服应采用柔软通气性强的纯棉制品,尿布应勤晾勤洗,洗后再用开水煮沸,防止尿布症发生;有条件者可每日洗澡一次,但应注意保暖;每次大便后洗臀部,防止臀红或溃烂。接受医务人员入户访视,了解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其他情况,若发现呼吸增快、吃奶差、大小便异常、发热或体温不升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3 体会
2007年,我们以实施“母子系统保健项目”及其他项目为契机,全面加强了孕产妇系统保健,特别是产褥期保健工作。在农村以村为单位,由各村保健员负责,分别于产后3~7天内、14天、28天入户进行三次访视,产后42天有辖区内的卫生院负责按照“母子保健手册”上的防视内容对母儿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指导。村级发现营养不良及时报告辖区卫生院,由卫生院统一管理,直到生长发育曲线上升时再转回村级管理。
我县城镇居民的产后访视过去几乎是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配备了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专业妇幼保健人员专门开展入户三次访视工作,42天的母儿全面检查由中心保健门诊负责。在工作中医务人员及时给予科学喂养及育儿知识施教,发现异常及时给予指导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产褥期保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诸多思考。
产褥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产褥期保健工作关系到母儿身心健康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基层妇幼保健人员为此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丰富知识结构,完善人际交流技巧,来面对入户访视中遇到的各种人和家庭,正确解答她们提出的具体问题,尽可能帮助她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细致地做好产后访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提高访视质量。及时发现产妇心理精神方面的异常,对那些不利于母儿身心健康的旧习俗,妇幼保健人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让产妇及家人真正认识到旧习俗的不良影响,自觉地接受和建立科学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产褥期生活质量,安全渡过产褥期,保证母儿身心健康。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关系到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的妇幼保健工作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新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保健资源来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更加规范、更具人性化、科学化的服务模式是每一个妇幼保健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