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下腹弧形切口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01-11 浏览次数:473次
作者:徐梅,邹燕珠,刘彤
【关键词】 弧形切口
【摘要】 目的 观察改良下腹弧形切口在妇产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9月~2005年9月我院妇产科对580例妇产科手术实行下腹弧形切口、筋膜“T”字形切口、皮肤潜行缝合法。结果 全部病人均获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腹部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无一例胎头取出困难,完整切除最大子宫重2.5kg。结论 改良下腹弧形切口具有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无需拆线、刀口愈合后瘢痕松软等优点,顺应了美容的潮流。
【关键词】 妇产科手术;弧形切口;筋膜T字形切口;潜行缝合 我院对580例妇产科手术实行下腹弧形切口改良,使皮肤、脂肪层呈弧形,筋膜类似“T”字形,该术式符合解剖生理特点,手术操作简单,有利于术后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9月~2005年9月580例妇产科手术者,其中剖宫产术310例、子宫全切术168例、子宫次全切除术33例、宫外孕手术31例、卵巢囊肿手术及其他剖腹探查术38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切口设计为耻骨联合上4cm弧形。以腹中线为中点,沿皮纹方向弧形切开皮肤长约8~14cm,最长达20cm(切除子宫及其肌瘤重2.5kg),于切口正中切开脂肪层2~3cm达筋膜层;术者与助手同时用双示指伸入脂肪层底部,向切口两侧撕拉分离,充分暴露筋膜;先弧形剪开筋膜,两端分别较皮肤切口长1~2cm,钝性及锐性分离腹直肌腱与筋膜粘着处,向上分离长约4~6cm,向下达耻骨联合上缘,再根据需要将切口下缘筋膜纵行切开达耻骨联合前缘,使筋膜切口类似“T”形;在腹直肌腱间用血管钳分离2~3cm,术者与助手分别将示指、中指放在分离的两侧腹直肌腱间,双手重叠逐渐增加拉力至切口够大,剪开腹直肌腱与耻骨联合处的部分肌键;腹膜内手术在膀胱上方腹膜开一小口,注意勿损伤膀胱及肠管,然后撕开腹膜切口,若有阻力,用剪刀向两侧横向扩大腹膜切口,至不影响术野为度,腹膜外手术(剖宫产)打开膀胱前筋膜,上推腹膜、下推膀胱,实施妇产科各种手术操作;术后关闭腹腔,2-0可吸收线(南通华利康医疗用品有限责任分公司生产)连续缝合膀胱腹膜返折与腹膜,间断缝合腹直肌2~3针,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筋膜(先缝纵切口再缝横向切口),皮下脂肪用2-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3针;皮肤真皮内或真皮下用4-0可吸收线连续潜行缝合,无需拆线。
2 结果
在580例改良下腹部弧形切口妇产科手术中,切口均获一期愈合,无一例出现腹壁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腹壁血肿、切口疝等并发症;胎头均能顺利娩出,重2.5kg的大肌瘤能完整取出;术后3~6个月腹壁弧形切口瘢痕松软,表面平坦,呈线条状,无缝线爪状瘢痕。
3 讨论
改良下腹弧形切口较传统的下腹横切口位置高1~2cm,使术野大,暴露清,利于下腹部手术操作;改良下腹弧形切口又较传统的纵切口进腹关腹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切口疼痛轻、术后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无需拆线、住院时间短(3~5天),降低了医疗费用,增加了病床周转率。
改良下腹弧形切口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越性:(1)该术式符合解剖生理特点,切口设计在下腹耻骨联合上4cm,相当于Pfanenstiel皱纹上方1cm,弧形切开皮肤,与下腹皮肤纹理一致,张力小、术后伤口疼痛轻、可早期下床活动、康复快、瘢痕松软、不明显,易被腹壁皱褶遮盖,并可扩大切口。(2)逐层打开腹壁各层,解剖层次清楚,利用腹壁解剖特点,对皮下脂肪组织采取钝性撕拉方法,可避免下腹两侧腹壁下动、静脉下行支的损伤[1],保存血管神经、脂肪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减少了局部淤血发生机会,减少了局部炎症反应,避免了因脂肪细胞破坏导致的渗出增加及脂肪液化,利于伤口愈合。(3)弧形切口较纵切口位置低,保证了手术始终在直视下进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术中不需大幅度排肠管,对肠管刺激小,利于术后肠功能恢复。(4)切口较传统的横切口高1~2cm,又筋膜类似“T”字形切口,避免了胎头取出困难及大子宫取出困难,解决了传统横切口胎头取出难的问题,并且可完整切除巨大子宫肌瘤(重2.5kg)。(5)由于腹壁重力作用,弧形切口有自然对合倾向,腹膜、筋膜、脂肪及皮肤采用可吸收线缝合,减少了异物刺激及反应。(6)皮肤采用皮内潜行缝合,切口对合好,无需拆线,愈合后瘢痕纤细松软,避免了切口两侧爪状瘢痕形成,顺应了美容的理念,对患者心理影响小,使患者满意度增加,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
(编辑:于 伽)
作者单位: 514011 广东梅州,梅州市梅州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