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冠心病伴发的抑郁与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2-02-01  浏览次数:380次

  作者:李敬田1,宋玉萍2,孙宏伟2,隋萍1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0702054) 1.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山东 潍坊市 261053;2.潍坊医学院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伴发的抑郁情绪与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对24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应用自评抑郁量表、简式大五人格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抑郁组(90例)与非抑郁组(150例)冠心病患者在人格的外向性、神经质、严谨性、开放性以及社会支持总分和家庭外支持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0.01);冠心病伴发的抑郁情绪与患者人格的外向性、开放性、神经质、严谨性,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r=-0.293~0.582,P<0.01);人格的神经质、社会支持总分、积极应对和公正严谨性进入抑郁的回归方程(β=-0.18~0.30,P<0.05~<0.01)。结论:人格的神经质、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公正严谨性是影响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抑郁症,人格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epression associat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and personality,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Methods:A total of 240 CHD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schedule tabl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NEOfive factor inventory(NEOFFI),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aire(TCSQ)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collected data.Results:①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xtraversion, neuroticism, conscientiousness and openness of personality traits, social support and support out of family between depression group(90 cases) and nondepression group(150 cases),P<0.05~<0.01; ② depression extents was related to extraversion,openness,agreeableness, neuroticism,conscientiousness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r=-0.293~0.582,P<0.01); ③ The neuroticism of personality, social support, actively coping style and conscientiousness of personality enter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depression(β=-0.18~0.30,P<0.05~<0.01).Conclusion:Neuroticism of personality, social support, actively coping style and conscientiousness of personality are key factors inducing depressio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uthor′s address: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Weifang, Shandong, 261053, China

  Key words: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epression; Personality

  冠心病是目前公认的心身疾病,抑郁作为冠心病的一个主要伴发病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相关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冠心病伴发抑郁作了大量的研究,为了解其发生机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2,3]。但有关冠心病伴发抑郁的心理社会因素方面的研究尚少见报道。根据应激的交互作用理论,应激结果是特定个体特征和特定心理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5]。本研究从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方面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伴发抑郁的影响,寻找其机制,为以后其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措施,促进康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和东营市胜利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无精神障碍既往史、无其他严重疾病、诊断明确(符合1997年WHO有关冠心病的诊断和命名标准)、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自愿参加的24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135例,女105例,年龄38~71,平均(63.25±7.21)岁。病程2~21,平均(12.54±9.23)年。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1)自评抑郁量表(SDS)[6]:是国内外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最普遍的量表。该量表包括20个条目,采用1~4级记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高。SDS评分指数在0.5以下者为无抑郁,0.5以上为有抑郁情绪,经SDS问卷调查,有抑郁情结的(抑郁组)90例,其中轻度占17.8%,中度占10.8%,重度占8.7%;非抑郁组150例;(2)简式大五人格量表(NEOfive factor inventory,NEO-FFI)[4,5]:该量表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5个人格维度;(3)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aire,TCSQ)[6]:由姜乾金于1993年编制。该问卷适用于有关健康的各种研究课题,并在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TCSQ问卷共20个条目,积极应对(PC)和消极应对(NC)各包含10个条目,分值为各条目的累计得分;(4)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6]:该量表是一种强调个体自我理解和自我感受的社会支持量表。含12个自评项目,分“家庭内支持”和“ 家庭外支持”两类。社会支持总分由所有条目分累积。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有效数据运用SPSS 11.5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冠心病患者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比较

  两组冠心病患者NEO-FFI,TCSQ,PSSS的t检验结果显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冠心病患者在人格的外向性、神经质、严谨性和开放性四个维度上,在社会支持总分、家庭外支持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见表1表1 两组冠心病患者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量表项目得分的差异注:*P<0.05,**P<0.01。

  2.2 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程度与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多元相关分析

  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程度与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与人格的外向性、宜人性、严谨性、社会支持总分、家庭外支持、家庭内支持和积极应对都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人格的神经质和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总分与积极应对、人格的神经质、外向性和愉悦性呈显著相关;家庭外支持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人格的神经质、外向性和开放性呈显著相关;家庭内支持与积极应对、人格的神经质和愉悦性呈显著相关;积极应对与人格的神经质、社会支持总分、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呈显著相关;消极应对与人格的神经质、社会支持总分、家庭外支持呈显著相关。见表2。

  2.3 冠心病患者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抑郁的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把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中与抑郁程度相关显著的维度作为自变量,使用逐步回归法对抑郁情绪行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是神经质、社会支持总分、积极应对和严谨性,它们能解释抑郁情绪发生的48.7%。见表3。表2 冠心病患者抑郁程度、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之间的多元相关分析注:*P<0.05,**P<0.01。表3 冠心病患者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抑郁情绪的回归分析

  3 讨 论

  人格作为心理生理动力系统,对人的思维和行为有决定作用。人格通过处理压力的方式来影响心理健康,或者说人格本身就含有心理健康的因素[7],相关学者就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Suls等认为,高神经质的人更容易将事件评价为应激性,应激反应越强烈,产生的负性情绪越多,而具有友善性和责任心人格的人对健康可能采取更积极的有意识的态度,从而保持心理健康[8]。本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程度与人格特征的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严谨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即对外界不良刺激反应敏感、遇事容易焦虑、紧张,情绪控制力较差、性格内倾、不善交往、行为拘谨、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情绪体验深刻而不外露、信赖性低、不善于与人交流、意志薄弱、难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患者,患病后容易伴随大量的躯体主诉,反复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挫折、内疚、自我意识的烦恼而不能合理宣泄,由此容易陷入长期的悲观和抑郁情绪。这与宋玉萍[9]、高成阁等[10]的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实了高神经质、低外向性、低宜人性及低严谨性是抑郁的易感因素的观点。进一步用与抑郁情绪相关显著的人格维度进行回归分析,我们发现神经质和公正严谨性进入抑郁的回归方程。由此可见,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患者有其独特的人格特征,神经质和公正严谨性是影响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的关键因素。

  人格还导致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应激情境中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本研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发现冠心病患者人格特征的神经质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高神经质的患者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而低神经质的患者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另外,人格也是影响不同的人在相同的环境下获得不同社会支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发现高外向性、高宜人性和低神经质的患者容易获得高的社会支持,而低外向性、宜人性和高神经质的患者不易获得高的社会支持,与以往的研究相似[9]。

  本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程度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现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应对进入抑郁的回归方程。这说明善于采取积极应对的患者不容易伴发抑郁情绪,而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的患者容易伴发抑郁情绪。这与相关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11]。积极的应对方式可对身心健康起重要的保护作用,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利于个体身心健康[4]。充分说明应对方式是心身疾病患者伴发抑郁情绪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社会支持作为个体应对压力的一种重要资源,与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抑郁反应有着重要的的内在联系[12]。本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程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呈显著负相关。既冠心病患者获取的社会支持越多,抑郁水平越低。进一步用社会支持对抑郁程度进行回归分析,社会支持总分进入回归方程。由此可见,社会支持是影响冠心病患者抑郁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使患者减低抑郁程度,保持良好的情绪,从而以积极心态应对疾病,配合治疗和促进康复。

  总之,人格、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的关键因素,这就提醒我们在冠心病综合干预中,应考虑从多个环节、多条途径入手,既要关注其临床方面的原因,也要从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应对方式出发,要有意识地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交往。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遇到烦恼或困惑时积极向家人或朋友倾诉与求助,以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以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Lett HS,Blumenthal JA,Babyak MA,et al.Social support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epidemiologic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J].Psychosom Med,2005,67(6):869-878.

  [2]汪 萍,郭 兰.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及影响因素研究[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7,16(6):532-534.

  [3]王洪梅,杨 丽.经急诊入院心绞痛患者的负性情绪调查[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3):299-300.

  [4]梁宝勇,郭倩玉.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Ⅲ.应付方式与人格[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1):7-9.

  [5]Coyne JC,Downey Q.Stress,social support and the coping process[J].Ann Rev Psychology,1991,42:401-426.

  [6]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

  [6]郭永玉.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63-489.

  [7]Suls J,Green P,Hi11is S.Emotional reactivity to everyday problems,affective inertia,and neuroticism[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on,1998,24:127-136.

  [8]宋玉萍,孙宏伟,等.人格和应对方式对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1):991-992.

  [9]高成阁,王赞利,陈 策.采用NEO-PI-R 对不同类型精神障碍患者人格特征的对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4):403-407.

  [10]曹 霞,周建松,谢秀梅.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9):1466-1467.

  [11]Glassman AH,Shapiro PA.Depression and the cours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Psychiatry,1998,155:4-1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