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9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8-11  浏览次数:503次

    作者:赵凯 赵瑞, 奚 嘉, 安 艳, 毛卫英    作者单位:221000 江苏徐州,徐州市中医院妇科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近3年我院收治的1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经阴道和经腹手术组各9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目、剔除肌瘤重量、术后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结果 经阴组与同期经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目及重量无明显差异,经阴组有对腹腔侵扰少、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结论 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为微创手术,安全可靠。而对多发(≥5个)、巨大或盆腔有严重粘连的肌瘤首选开腹肌瘤剔除术。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 阴道式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药物治疗无确切疗效,手术仍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经腹切除子宫或剔除肌瘤,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治疗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也使各种微创方法逐渐兴起。近三年我院开展了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90例,与同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90例进行对比,以探讨本术式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4月~2007年12月子宫肌瘤患者180例,年龄22~44岁,平均35岁;已婚163例,婚前性生活史17例。有生育史155例,其中顺产106例,剖宫产49例。有子宫肌瘤剔除术史15例,其他手术史23例;均为宫体部肌瘤,子宫增大小于14孕周,子宫活动度及阴道松弛度良好,患者要求保留子宫。术前患者进行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等以了解肌瘤大小、位置、数目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并排除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和其他一般手术禁忌证。随机分为经阴道和经腹手术组各90例。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阴道冲洗3天并行术前其他常规准备,术时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1.2.1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  患者截石位,消毒铺巾,置阴道拉钩,暴露宫颈并向外牵拉,根据肌瘤位置选择切开前穹隆或后穹隆。若肌瘤位于前壁,于膀胱宫颈附着最低点横行切开阴道黏膜,两端达侧穹隆,深达宫颈筋膜,钝性分离,膀胱宫颈膈至返折腹膜,阴道拉钩牵开膀胱暴露返折腹膜并打开,前腹膜中点缝线牵引标记;如肌瘤位于子宫后壁,则切开后穹隆并打开后返折腹膜,后腹膜中点缝线牵引标记。将阴道拉钩放入腹膜切口,暴露子宫前壁或后壁,扪摸宫壁确认瘤体与子宫关系,以巾钳或缝线缓慢牵引宫壁使肌瘤露于阴道切口处,纵行切开肌瘤外浆肌层,沿瘤体表面钝锐性分离将肌瘤剔除,如瘤体较大则可边分离边将肌瘤碎块取出,直至把肌瘤完全剔除,其余肌瘤依次剔除。1-0可吸收合成线缝闭瘤槽,宫颈剥离面缝扎止血后,1-0可吸收合成线连续缝合阴道及腹膜切口,可酌情放置引流管。阴道内填以碘纱,保留导尿,术毕。

    1.2.2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按常规方式进行。

    1.3  术后观察及随访  术后平卧6 h后改自由体位,观察生命体征、尿量、腹痛及阴道出血情况;24 h后拔除尿管并取出阴道内碘纱;术后翌日进流质饮食,肛门排气后进普食。常规抗感染治疗5~7天。术后1个月进行盆腔的妇科及超声检查,以后每2~3个月门诊复查一次。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  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均顺利完成,无副损伤口。180例患者单发肌瘤者92例,两个肌瘤者50例,3个以上肌瘤者38例。肌瘤最大直径9.2 cm,最小直径0.5 cm,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的数目及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2.2  术后情况  两组患者均无术后感染情况,通过对术后各临床指标比较,经阴组患者在术后疼痛程度、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经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2.3  术后随访情况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3、6个月时分别复查一次,常规行妇检及盆腔超声检查,两组患者在月经量多、膀胱及直肠压迫症状的缓解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也均未发现残余肌瘤。但经阴组手术至恢复上班时间为(15±7)天,经腹组则为(35±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组阴道残端愈合良好,无不适,经腹组腹部切口愈合良好,但均有不同程度酸痒胀痛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评价  经阴道子宫手术是通过阴道这一天然孔道完成操作的手术方式,已有百年历史,但未被广泛应用。近20年来微创技术广泛兴起并得到长足的发展,也使经阴道子宫手术这一传统手术方法被重新认识和创新,近几年国内外逐渐有开展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报道[1~3]。笔者2004年4月开始引进该技术已对90例肌瘤患者实施治疗,经与同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目及重量无明显差异,经阴组有对腹腔侵扰少、 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无腹部手术瘢痕等优点,符合微创原则,且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值得推广。但该术式有术野小、操作困难,对术者要求高等特点,还有不适宜肌瘤巨大或盆腔有严重粘连者等适应证局限的缺点,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手术。

    3.2  注意事项

    3.2.1  适应证选择  选择好适应证是成功开展微创手术的起点,经阴子宫肌瘤剔除术亦然,因此术前应对患者进行仔细的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以了解肌瘤的大小、数目、位置、子宫活动度、附件情况及阴道条件等,我们对子宫大于14 孕周、合并卵巢包块、肌瘤直径大于10 cm,宫颈肌瘤、子宫活动度差等情况之一者,不作为适应证。

    3.2.2  阴道准备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无菌手术,而经阴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可能污染的手术,因此严格的阴道准备对于预防术后感染至关重要。

    3.2.3  术中技巧  术中打开腹膜切口后,阴道拉钩牵开,暴露宫壁,扪摸瘤体以巾钳或缝线柔和牵引宫壁使瘤体位于切口下,不可急躁牵拉以防造成撕裂出血。切开瘤表浆肌层,然后边牵引瘤核边钝锐性分离其周围组织,如肌瘤较大可将其碎块取出至将肌瘤完全剔除,此时常可将宫体完全翻至阴道内,仔细触摸宫体,逐个剔除其他肌瘤。剔除肌瘤后以1-0可吸收人工合成线自基底部分层连续缝合瘤槽,不留死腔以防术后积血感染。关闭切口前,以可吸收线缝扎宫颈剥离面,可有效防止术后创面渗血。

【参考文献】1 柳晓春,谢庆煌,陈龙,等.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565-566.

2 翟建军.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及术后功能恢复观察.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4:226-228.

3 靳卫国,刘薇,王守军,等.经阴子宫体部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研究.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1:62-6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