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注射药物促进产程进展51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23 浏览次数:660次
作者:安科华,郭慧
作者单位:161005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垦分局中心医院妇产科 【摘要】 目的 探讨促进产程进展的新方法。方法 51例产妇采用宫颈注射盐酸曲马朵、阿托品、安定加缩宫素静点为研究组;49例采用人工破膜加缩宫素静点为对照组。观察产程中宫口扩张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总产程(平均)分别为8 h和16 h。结论 宫颈注药组优于单纯人工破膜加缩宫素催产。
【关键词】 子宫颈,注射;产程,进展
笔者采用宫颈注射盐酸曲马多、阿托品、安定和缩宫素静脉滴注行计划分娩,经过2006年1~12月的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将此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12月对计划分娩的足月妊娠孕妇,以宫颈注射盐酸曲马多、阿托品及安定加缩宫素静点51例为研究组,其中孕37~40周为33例,40~42周18例;同时49例单用人工破膜加缩宫素静点为对照组,其中孕37~40周为30例,40~42周19例。两组均为单胎初产妇,年龄为(26±4)岁。
1.2 评分标准 根据第五版《妇产科学》[1]进行宫颈评分,用药前研究组≤3分6例,4~6分30例,7~9分15例,≥10分0例。对照组≤3分者为7例,4~6分者为31例,7~9分者为11例,≥10分0例。年龄、孕周、产次、宫颈评分其研究组与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药物 盐酸曲马多2 ml,阿托品0.5 mg,安定10 mg,缩宫素按5%葡萄糖500 ml+2.5 u最大量可加至5 u。
1.4 方法 术前查血、尿常规,肝功,凝血四项,乙肝,并排除任何产科并发症。嘱患者排空尿液,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无菌操作暴露宫颈,以碘伏棉球消毒后,将盐酸曲马多2 ml、阿托品0.5 mg、灭菌用水5 ml混合后注射于宫颈6、12点处,安定10 mg注射于宫颈3、9点处,进针宫颈深度约1.5 cm,研究组宫颈给药后,静点5%葡萄糖液500 ml、缩宫素2.5 u静点,宫缩应调至3 min 1次,持续时间应在30 s,因有可能造成急产,故必须专人看护,对照组同研究组应用缩宫素剂量方法相同,在宫口开大2~3 cm时行人工破膜。
2 结果
2.1 宫颈评分情况 研究组51例孕妇在宫颈给药4 h后行阴道检查,宫颈评分≤3分2例,4~6分6例,7~9分21例,≥10分22例。对照组49例,静点后4 h进行阴道检查,宫颈评分≤3分7例,4~6分25例,7~9分17例,≥10分0例。两组宫颈评分用药前后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4 h后,研究组宫颈评分≤3分2例,试产失败而行剖宫产术,对照组宫颈评分≤3分7例,其中4例改用其他方法引产成功,3例试产失败而行剖宫产术。
2.2 产程分析 去除两组中用药4 h宫颈评分≤3分患者,研究组49例,全部行阴道分娩,其活跃期宫颈扩张速度快,平均只需3 h,最长4.5 h(1例),最短1.5 h(27例),第一产程平均424 min,第二产程平均49 min,第三产程平均10 min,总产程平均483 min。对照组纳入分析46例,其活跃期宫颈扩张速度较慢,平均为4 h,最大时限8 h,第一产程平均14 h 20 min,第二产程平均89 min,第三产程平均10 min,总产程为15 h 59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
2.3 分娩时间 研究组49例中有44例在宫颈给药,24 h内分娩,5例在给药48 h内分娩,分别占观察例数的89.8%和10.2%。对照组纳入分析的46例中有11例在24 h内分娩,19例在24~36 h内分娩,分别占观察例数的23.91%和41.30%;16例因引产超过48 h采用其他引产,占34.78%。研究结果表明,宫颈给药能加速产程进展。
3 讨论
通过以上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宫颈注射盐酸曲马多、阿托品、安定加缩宫素静点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提高宫颈评分,子宫颈组织为平滑肌,妊娠期宫颈软化,分娩前宫颈成熟主要由于胶原纤维显著疏松与分离所致。而安定不仅有镇静、催眠作用,而且具有抗抽搐、松弛平滑肌作用,宫颈给药后不影响子宫收缩。而盐酸曲马多、阿托品具有扩张血管、肌肉松弛、迅速扩张宫口、消除宫颈水肿、不抑制呼吸、不影响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三种药物并用有相互协同作用,使平滑肌松弛,宫颈张力降低,促使宫颈成熟、扩张,缩短产程[2,3]。
通过研究发现,应用此药物对患者及新生儿无明显影响,因此,此方法明显优于单纯人工破膜加缩宫素静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4-227.
2 潘琢如.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260-261.
3 郭燕燕,周世梅.实用妇产科药物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