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6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3 浏览次数:611次
作者:向玲,罗晓冬,向群英
作者单位:443700 湖北兴山,兴山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摘要】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前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给予米非司酮50 mg,每12 h 1次,空腹口服;同时臀部深部肌肉注射甲氨蝶呤针50 mg,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同时行静脉预防感染和止血治疗1周。疗程结束后每周复查血HCG、血常规和B超,如血HCG>1000 u/L,则追加甲氨蝶呤50 mg肌肉注射,米非司酮150 mg空腹口服。结果 68例患者中65例治愈,治愈率95.59%;失败的3例均因治疗期间腹痛加剧出现内出血体征而转行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仍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患者,应尽可能地保留输卵管的完整性,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的前提下,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可适当放宽治疗指征。
【关键词】 异位妊娠;米非司酮;甲氨蝶呤
2003年1月~2006年6月兴山县妇幼保健院对68例确诊异位妊娠,血HCG<5000 u/L,包块直径<5 cm,且无内出血征象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19~39岁,平均28岁;停经时间最长70天,最短32天,平均47天;未产妇37例,其中26例有人工流产史;经产妇31例,其中放置宫内节育器19例;有异位妊娠史13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妇产科学》第6版教材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指征 生命体征平稳、无腹腔内出血征象;血HCG<5000 u/L;B超提示异位妊娠包块直径≤5 cm,未见胚胎原始血管搏动;肝肾功能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无MTX禁忌证;患者知情同意并配合治疗。
1.3 治疗方法 68例患者均住院治疗,治疗前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给予米非司酮50 mg,每12 h 1次,空腹口服;同时甲氨蝶呤针50 mg臀部深部肌肉注射,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同时行静脉预防感染和止血治疗1周。疗程结束后每周复查血HCG、血常规和B超,如血HCG>1000 u/L,则追加甲氨蝶呤50 mg肌肉注射,米非司酮150 mg空腹口服。
1.4 治愈标准 症状减轻或消失,血HCG逐渐下降直至正常,B超观察附件包块缩小或消失,月经正常来潮。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68例患者,65例治愈,平均HCG(2934.43±338.31)u/L,平均包块直径(3.03±0.86)cm,治愈率95.59%。其中有2例疗程结束后1周复查血HCG>1000 u/L,追加用药后成功(1例治疗前HCG 4052.34 u/L,包块直径3.59 cm,另1例HCG 2968.36 u/L,包块直径3.04 cm)。失败3例,平均HCG(3038.54±351.46)u/L,平均包块直径(3.15±0.67)cm,均因治疗期间腹痛加剧出现内出血征象而转行手术治疗,3例均为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其中2例发生破裂,另1例为流产型,内出血分别为700 ml、500 ml和400ml。失败病例平均HCG、平均包块直径与治愈病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出现口腔溃疡8例,轻度白细胞下降4例,经对症治疗后较快恢复正常,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
3 讨论
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抗孕酮药物,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从而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妊娠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内源性前列素释放,促使LH下降,黄体溶解,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囊胚坏死,导致流产。
甲氨蝶呤的药理作用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干扰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使DNA合成受阻,抑制滋养细胞增殖,并可使异位妊娠部位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减少,局部的免疫损伤效应受到抑制[2]。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报道较多,但只是对病灶小,血HCG水平低、发病时间较早的病例,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本研究扩展治疗指征,对血HCG>3000 u/L但<5000 u/L,B超提示异位妊娠包块直径>3 cm但≤5 cm部分病例均纳入治疗范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不增加手术治疗的风险,治愈率95.59%,与国外的96.70%相似[2]。
有文献[2]报道,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后再次宫内妊娠率分别为80%和73%,根治性手术治疗为53%。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仍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尽可能地保留输卵管的完整性,对早期诊断的未破裂型异位妊娠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较为妥当,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治疗原则,在用药过程中需严密观察,若有急腹症征象,应随时放弃保守治疗。本文资料表明,采用本方法(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治疗指征,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是一种较为合理、安全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4-113.
2 欧俊,吴效科.异位妊娠的治疗现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5):30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