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羊水Ⅲ度污染后新生儿不良结局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3  浏览次数:679次

作者:边昌华  作者单位:255400 山东淄博,淄博市临淄区妇幼保健院产科        胎儿窘迫是导致新生儿窘迫的直接原因,发生胎儿窘迫时间越长,其后果越严重,可直接威胁围产儿生命和造成生后永久性神经损伤后遗症[1],而羊水胎粪污染与胎儿缺氧关系密切,是导致新生儿出现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淄博市临淄区妇幼保健院2002年2月~2005年1月分娩总数5436例,同期足月分娩并除外新生儿肺部畸形者,并发胎儿窘迫386例,其中伴有羊水Ⅲ度污染178例为观察组,其余20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年龄分别为(25.43±2.45)岁、(24.99±2.30)岁;新生儿体重分别为(3565±2637)g、(3563±230)g。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实验室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主要合并症和并发症等经均衡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羊水污染程度分为三度:Ⅰ度,羊水呈淡绿色;Ⅱ度,羊水呈深绿色;Ⅲ度,羊水呈棕黄色,稠厚。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参照乐杰[2]主编的妇产科学为标准。

    1.3  观察指标  孕周、孕次、产次、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有无新生儿窒息及程度、新生儿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新生儿不良结局比较  见表1、表2。 表1  386例新生儿不良结局比较 表2  178例羊水Ⅲ度污染分娩方式对新生儿不良结果

    3  讨论

    3.1  羊水Ⅲ度的临床意义  羊水胎粪污染发生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主要有两种学说,即“胎儿成熟”和“胎儿窘迫”学说。前者认为:宫内有胎粪排入羊水可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随着胎儿成熟过程中不断增强的迷走神经的张力而引起的。羊水中有胆红素及许多肠道的酶类,也证实妊娠晚期胎儿肠道内有蠕动[3]。后者认为:羊水粪染是胎儿缺氧的征象,因为胎儿在缺氧时,为保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心脑血管扩张而其他血管收缩,肠系膜血管收缩引起暂时性缺氧,以致肠蠕动增强和肛门括约肌松弛,促使胎粪排入羊水中[4]。多数产科工作者接受胎儿窘迫学说。

    3.2  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不良结局分析处理  本组观察结果显示:羊水Ⅲ度污染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炎率和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胎粪污染的羊水使胎儿小气道被粪颗粒阻塞,游离脂肪酸代替了肺表面活性物质,出生后肺血管出现明显痉挛,部分胎儿血流通过未闭锁的房间隔卵圆孔或肺动脉导管由右向左分流,低氧血症最后可导致惊厥发作,甚至肾衰竭、心衰、DIC,死亡率可达40%[3]。另外,胎粪污染的羊水被吸入胎肺,可导致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和胎粪吸入综合征,这可能因胎粪内的脂肪酸、胆汁和胰蛋白酶损伤新生儿呼吸道黏膜,并且胎粪含有促进细菌增长因子所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可能是酸中毒诱导胎儿重要脏器的自由基启动,由此而引起的过氧化反应,导致新生儿脑神经损伤,出现脑瘫,围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5]。笔者主张在产程中,进入活跃期可行人工破膜直接观察羊水性状,对于羊水Ⅰ~Ⅱ度污染,胎心始终良好者,不必过早干预,如胎心监护有异常或羊水Ⅲ度污染者提示胎儿有明显缺氧,可进一步胎儿头皮血pH值测定,明确胎儿缺氧程度。处于第一产程估计短时间内不能结束分娩者,应立即行剖宫产术,在宫口开全、先露部达S=+3者,应尽快阴道助产(产钳术,胎吸术)。同时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当胎儿娩出后立即行气管插管吸引,迅速吸净后再刺激啼哭。对新生儿窒息应重点监护脑水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酸碱平衡失调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并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给予维生素K1及维生素C预防颅内出血,常规给予抗生素,窒息儿应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

    3.3  尽快结束分娩的必要性  有资料显示,胎粪污染羊水提示胎儿窘迫时间长超过6 h[1]。因为胎儿在缺氧初期,通过低氧消耗,血液供应的重新分布及利用无氧糖酵解作为能量来源尚有一定代偿能力。但若缺氧时间过长,胎儿一旦对缺氧失去代偿能力,则会对胎儿器官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2]。因此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尤为重要。至于选择何种分娩方式为佳,本组观察组结果显示:羊水Ⅲ度污染组在不同分娩方式下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胎吸助产不会增加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剖宫产也并不能降低新生儿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故凡具备阴道助产条件者,不必恐惧能迅速结束分娩的阴道助产(胎吸助产),否则,应当机立断行剖宫产术。笔者认为,无论采取何种分娩方式,只要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结束分娩,使胎儿能迅速脱离缺氧环境,避免加重胎儿窘迫程度,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发生率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60-365.

2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8.

3 王德智,韩玉昆.胎儿窘迫与宫内复苏,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与急救.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3-25.

4 陈秀香.新生儿窒息与羊水粪染的关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5):270-271.

5 李笑天,潘明明.胎儿缺氧和酸中毒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4):205-207.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