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道血肿原因及预防处理
发表时间:2009-06-23 浏览次数:574次
作者:卢彩琴
作者单位:730050 甘肃兰州,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产道血肿是由于在分娩过程中产道不同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因不能外流形成血肿。血肿可以发生于外阴、阴道、阔韧带,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产后出血,继发贫血、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应予以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并正确处理。本文对我院1999年1月~2006年12月36例产道血肿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处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选择1999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阴道分娩产妇9 095例,年龄20~35岁。发生产道血肿36例。(1)血肿发生率为0.40%,32例为初产妇,4例为经产妇。(2)血肿发现时间:发生于产后2 h者24例;产后2~24 h者8例;产后24~96 h 4例。(3)血肿发生的部位:发生在伤口周围14例;伤口对侧12例;阴道后壁6例;阴道后穹隆4例。(4)会阴情况:侧切22例;Ⅰ度裂伤10例;会阴未裂4例。(5)新生儿体重:体重≤3 000 g的4例;体重在3 000~3 500 g的16例;体重≥3 500 g的12例(其中体重≥4 000 g的4例)。(6)血肿发生的相关因素: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例;中、重度贫血6例;急产4例;第一产程延长4例;第二产程延长4例;肝功能异常2例;外阴静脉曲张2例。(7)发生产后出血者7例,失血性休克者2例。以上患者无一例发生感染。
2 讨论
2.1 分析血肿发生的原因
2.1.1 血肿多见于初产妇 由于初产妇会阴较紧,产时急剧扩张易致深层组织的血管断裂形成血肿[1]。
2.1.2 产程异常 多见于产程过快或产程延长者。当产程过快时阴道组织未能得到充分伸展扩张,胎头下降冲力可造成组织损伤及组织深部血管撕裂而发生血肿。产程延长时软产道深部血管可因长时间受压造成血管脆性增加而破裂出血。
2.1.3 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同时全身小动脉痉挛导致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微血管病损以及血管脆性增加,引发产道血肿。
2.1.4 血液凝血功能障碍 肝功能损害、凝血因子含量不足易发生产道血肿,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均易导致出血而发生血肿。
2.1.5 会阴伤口缝合欠佳 产道裂伤缝合时止血不彻底,特别是伤口顶端止血不良,缝合时缝线未拉紧,未缝合止裂伤底部,留有死腔等形成血肿。
2.2 产道血肿的预防
2.2.1 加强围生期保健 积极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贫血、妊娠合并肝炎等疾病。
2.2.2 正确处理产程 避免急产、产程延长的发生。使用缩宫素催产时,应严格控制其浓度和滴速,宫缩过强、过频时,及时给予纠正。第二产程中正确适度施加腹压,防止胎儿娩出过快。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产程延长。
2.2.3 提高助产技术正确保护会阴 凡遇会阴体弹性差、水肿、炎症或会阴体高及巨大儿等患者适当行会阴切开术,并注意切开时机,及时正确地保护会阴,协助胎头俯屈,以最小径线在宫缩间歇时缓慢娩出。
2.2.4 产后仔细检查软产道 对产道裂伤、侧切伤口在缝合前应查清有无切口延裂,应缝合结扎切口顶端可能缩回的血管,首针应超越顶端0.5~1.0 cm,缝线应拉紧,有明显的出血点应用丝线结扎或缝扎。遇有裂伤深的伤口,应用阴道拉钩充分暴露术野,助手用手指在肛门内指示下缝合,以免缝线穿透直肠或伤口遗留死腔。对易出血的伤口缝合完毕后再次检查有无渗血及血肿。酌情阴道内填塞带尾纱布压迫数小时,协助止血。
2.2.5 加强产后观察 产后常规在产房观察2 h,回病房后加强巡视,凡遇产妇主诉伤口疼痛、肛门坠胀者,应及时做肛门检查或阴道检查,了解有无血肿形成。
2.3 血肿的处理 对表面黏膜完整,<4 cm的小血肿用肠线在血肿部位做八字缝合或连续缝合,对>5 cm的血肿,在局麻下或静脉麻醉下切开血肿,清除血块,找出出血点,止血、分层缝合,确保止血和关闭死腔,对原有缝合伤口的血肿,要拆除缝线,挖出血块,重新止血缝合,根据失血情况,及时补液、输血、抗休克治疗,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小娟.产道血肿的相关因素与处理.实用妇产科杂志,1992,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