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709次
作者:张庆祝 作者单位:474350 河南内乡,内乡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摘要】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和对母婴的不利影响,以便采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方法 通过在妇产科的工作实践中的认识体会,总结剖宫产升高原因,分析利弊,寻找对策。结果 剖宫产与顺产相比存在更多缺点,需要降低剖宫产率。结论 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 剖宫产率 母婴 顺产
Reason and measure on increase of cesarean secion rate
ZHANG Qing-zhu.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People’s Hospital in Neixiang,Henan 4743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raise of cesarean section rate an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mater and child ,and to take measures to reduce unnecessary cesarean section.Methods By th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the increase reason of cesarean section was summarized,the advantage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countermeasures were looked for.Results There were more disadvantages for cesarean section compared with eutocia,so that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needed to be reduced.Conclusion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can be reduced if effective measures are taken.
[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 rate;mater and child;eutocia
剖宫产(c-section)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产妇的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的一种手术。它是解除孕妇及胎儿危急状态的有效方法。剖宫产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水平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剖宫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的目标。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前,剖宫产率仅为5%~10%,20世纪80年代后快速上升至30%以上,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医院的剖宫产率为40%以上,少数医院已超过60%,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国内剖宫产不断上升。剖宫产是有一定指征的,它并不是最理想的分娩方式,而是用来解决难产、保全胎儿和孕妇的生命的一种应急措施。由于存在对母婴健康的潜在危害,不能将其当作分娩的捷径,而应该根据产前检查的情况及医生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的生产方式。然而人们的观察意识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因素的介入,导致剖宫产比率越来越大。
作为一名妇产科一线工作者,笔者通过在工作实践中的认识和体会,分析我国剖宫产率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医源因素
(1)高龄产妇比例增多,加上一些孕妇营养过剩导致新生儿体重超标,采取顺产的风险较大;(2)由于B超和胎儿监护仪的广泛应用,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巨大儿、臀位、假阳性均成为剖宫产的主要因素,巨大儿、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并非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绝大多数可顺产,而孕妇、家属多不同意试产,臀位几乎都是在孕妇、家属的要求下进行剖宫产;(3)有反复流产、死胎的产史,婚后多年不孕,经多方面治疗得以妊娠的珍贵儿、试管婴儿,不愿意顺产分娩;(4)产妇及家属不愿让胎儿有任何围产期缺氧及产伤的风险;(5)许多孕妇对正常分娩存在认识误区,有人认为剖宫产的孩子更健康、更聪明,还有人认为剖宫产是有利于产妇和新生儿的最安全的生产方式,甚至有些孕妇担心自然分娩会影响形体;(6)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产生分娩的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而要剖宫产;(7)年轻的医生处理难产的经验不足、顺产助产能力下降,剖宫产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捷径。
2 社会因素
(1)产妇对自然分娩有恐惧的心理,认为剖宫产比顺产疼痛轻、安全,顺产会使阴道松弛而影响夫妻性生活,对剖宫产缺乏正确的认识;(2)由于计划生育的开展,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准婴儿的地位尤显重要。部分孕产妇及其家属担心在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儿的头颅受产道挤压而变形,影响胎儿的智力;(3)为求吉利,要求择日择时剖宫产分娩;(4)产妇受家庭、同事和亲朋好友的影响;(5)产妇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但对剖宫产分娩的创伤认识不足;(6)由于剖宫产手术技术熟练、时间短,有些产科医生为避免长时间观察产程的辛苦和承担医疗风险的压力,在适应证的掌握上尽量放宽标准;(7)有一些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论孕妇是否有剖宫产指征都进行剖宫产手术。
3 指征因素
3.1 危及胎儿 (1)血氧含量降低;(2)胎儿心率过低或过高;(3)子宫异常:子宫过小、瘢痕子宫或子宫畸形;(4)多胎妊娠;(5)子宫颈异常:宫颈口过松、孕妇患活动期生殖器疱疹感染;(6)胎盘及脐带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7)发育异常。
3.2 危及孕妇 (1)头盆不称:胎儿头过大,不能通过骨盆;(2)产程过长,如第二产程延长;(3)胎位不正:臀位、横位;(4)高龄产妇:年龄大于40岁;(5)孕妇处于危急状态:妊娠毒血症、先兆子痫、子痫、高血压。
从医学科学的要求来看,临床上对剖宫产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产妇年龄在35岁以上,身高150 cm以下,胎儿的头过大而产妇盆腔太小或产道狭窄,造成产妇无法自然分娩,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发生胎儿宫内紧急等,符合这些临床指征才可以考虑采取剖宫产取胎。同时应该指出的是,剖宫产只能是一种应急措施,是特殊情况下解决难产和抢救产妇及胎儿生命的有效措施,是母婴安全的保障,但其安全性也只是相对而言,对孕妇产后的身体健康会带来弊端。因此,对剖宫产手术的选择,无论是医生还是孕妇本人及其家属都必须慎重,不可随意。
4 剖宫产的缺点
与顺产相比,剖宫产存在以下缺点:(1)剖宫产不仅容易导致产妇术后伤口感染,还容易造成肠损伤、腹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死亡率为正常分娩产妇的5倍。(2)剖宫产后远期并发症(如盆腔炎、月经不调、腰痛)明显高于顺产分娩[1]。(3)剖宫产对孩子的健康也有潜在影响,一些剖宫产的新生儿由于缺少旋转和必要的产道挤压过程而导致动作协调能力差,而且剖宫产的新生儿有可能发生湿肺、呼吸系统并发症,严重的会影响生长发育。(4)剖宫产引起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如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术后盆腔粘连、邻近器官损伤(膀胱、输尿管、肠腔等)、胎儿损伤(皮肤损伤、骨折等),产后出血比阴道分娩出血高8~9倍,产褥感染率高10~20倍,还可致胎儿医源性早产,容易感染和并发剖宫产综合征等[2]。(5)过高的剖宫产率不但不能进一步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反而使新生儿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病率增高[3]。(6)剖宫产术后产妇住院时间长,费用较高。
我们应全面客观地评价剖宫产术,既知其利,也知其弊。由以上分析和对比可知,目前剖宫产率居高不下是不正常的,因此采取措施降低剖宫产率就成了当务之急。
5 降低剖宫产的措施
为了减少对母婴的不利影响,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剖宫产率:(1)医疗卫生机构和媒体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产前教育,普及科学分娩知识,充分说明剖宫产分娩利与弊的关系,正确认识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健康的过程,纠正人们认识上的误区;(2)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无痛分娩、导乐分娩、家庭式产房,清除孕妇的恐惧心理,增加孕妇顺产分娩成功的信心,避免社会因素的干预;(3)医务人员更要有服务观念,提高产科整体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的适应证,以孕产妇及胎婴儿为主体,实施人性化服务,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取得孕产妇及家属的理解;(4)医疗卫生机构应提高助产技术质量,规范医务人员行为,把剖宫产率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制定和完善各种相应制度、操作规范、质量标准、评价机制等;(5)医疗卫生机构要为医务人员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从以医生为中心转变为以产妇为中心,变“医疗化分娩”为“人性化分娩”,让分娩回归自然;(6)提高产科医生的责任心、理论水平、临床经验,使之能够对产妇系统细致的观察,及时正确地判断有关指征。比如对无任何相关高危因素存在的“胎儿窘迫”需做多方面分析,可能是胎头在迅速下降过程中受压而产生一过性的胎心变化,应予吸氧、改变体位等处理,待胎心恢复正常后可继续阴道分娩。若胎心异常持续时间不长,胎心基线变异正常,胎儿多无窒息表现[4]。臀位在一般孕妇骨盆大小正常,估计胎儿体重不超过3500 g,单臀或完全臀先露、儿头无仰伸状态且助产者又有臀位接产的实践经验时,经顺产分娩还是安全的。力求做到不盲目增加手术率,又不延误治疗,这样,以胎儿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可以明显下降;(7)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围产保健、孕期监测,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指导孕妇合理膳食、合理运动,增进孕期保健知识,减少巨大儿的发生率。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爱母行动,口号就是“减少干预,回归自然”,明确规定“除有医学指征之外,对产妇不使用药物镇痛和手术”,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我国的剖宫产率逐渐下降,让我们的生育活动真正回归自然。
【参考文献】 1 王文琇.剖宫儿综合征的形成与防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2005,16(5):276-277.
2 李巨.产科理论与手术.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14-726.
3 邬小龙,吴金贵,潘琼,等.剖宫产率与围产儿病死率相关性探讨.中国应用妇产科杂志,2002,11(11):698.
4 吴玉华,陈秀平.剖宫产术1623例指征分析.中国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