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综合心理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1-13  浏览次数:376次

  作者:王立新,王剑,刘春秀,李天民,李占林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关键词】 综合心理治疗,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观察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的常见亚型,此型高血压发病机制与普通的双期高血压有所不同,虽然两者均为心身疾病,但后者似乎与情绪异常关系更密切〔1〕,国内对高血压综合治疗的报道较少,为了提高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控制率,找出更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分别比较了单纯降压药物与综合降压的降压效果,以期为高血压的治疗探索出更有效的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门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268例,年龄59~82岁,男110例,女158例。文化程度:大学86例,中专90例,高中及小学92例。入选病人均符合WHO1999ISH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单纯药物降压组(对照组)与综合治疗组(治疗组)。两组高血压病人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值分别为56.17±10.83、53.11±10.30及53.98±11.43、52.12±6.52;两组病人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常摸(SAS、 SDS,标准分为45分,≥50分判断为轻度焦虑、抑郁)。两组高血压病人SAS及SDS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每位患者填写SAS、 SDS统一指导语,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单纯收缩高血压的药物,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焦虑及抑郁指数:标准分≥50给予行为治疗,包括放松疗法、认知疗法;标准分≥60分别给予罗拉早、晚各1 mg及赛乐特10 mg或20 mg早饭后顿服,6 w后再次评估两组病人的SAS及SDS;同时分别于第1、2、4、6周 比较两组病人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情况、降压药物疗效。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x±s表示,t检验,统计学分析用SAS8.0统计软件。

  2 结果

  2.1 两组ISH患者治疗前后SAS与SDS结果 见表1。综合治疗组在降压的基础上,可显著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虽可降压,但对情绪异常并无明显改善。

  表1 两组SAS与SDS值治疗前后变化差异的比较(略)

  与治疗前比较:1)P<0.01

  2.2 治疗4 w后两组ISH患者不同时期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情况 见表2。对照组、研究组不同时期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值的比较从第6周开始两组病人的收缩压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01),而舒张压的变化两组病人始终无显著性差异。收缩压从第4周开始两组出现明显差异,综合治疗组降压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研究显示,对照组收缩压的变化只有到第6周才有明显变化,其水平与第4周相比有明显差异(P<0.000 1),而舒张压治疗到第4周和第6周血压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第2周与第4周差异显著(P<0.000 1),但第4周与第6周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

  表2 对照组、研究组不同时期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的比较(略)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尽管治疗前两组病人的情绪与常模相比有显著差异,但两组之间在治疗前并无显著性,即两组具有可比性。在两组进行相同的降压治疗后,病人的情绪异常有了明显的差异,可见情绪异常与高血压是共病关系,单纯的降压并不能改善病人的情绪异常。从本研究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焦虑抑郁共存的情况较多见,这与国内的报道一致〔2〕。这一结果提示,尽管还无法知道情绪与高血压的因果关系,但在治疗上如果用药的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即两种方法同时进行降压效果会更好。

  高血压是一个典型的心身疾病,在有抑郁和焦虑的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增加2倍〔3〕。加拿大的Dobkin〔4〕等对青春期男孩按照心理测验的结果分为焦虑与非焦虑两组,结果焦虑组在给予心理应激谈话后,收缩压明显上升,而非焦虑组对同样的应激收缩压则无明显的变化,可见情绪对血压的影响已在很小时就已开始。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从第4周开始两组病人的收缩压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符合抗焦虑抑郁药的起效时间,提示当病人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时,不可急于换药或调整治疗方案,还应考虑药物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所需的时间,SSRIs对5-HT再摄取的抑制有高度选择性,且对肝细胞色素CYP同工酶的抑制不明显〔5〕,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因此,高血压患者可以安全使用。本文的高血压患者均未有明显不适,即对该类药有较好的耐受性〔6〕。目前综合医院对高血压的治疗仍以单纯降压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这样的治疗对于没有情绪障碍的病人治疗有效,但对有情绪障碍的病人单纯降压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减弱,且易出现血压的明显波动情况,给治疗造成困难,同时因病人的情绪波动影响血压的稳定性,减弱了治疗依从性,使疗效明显下降。

  我们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尽管两组降压药物相同,但降压效果明显不同,尤其表现为研究组在血压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以往报道情绪的异常可导致血浆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儿茶酚胺除可直接收缩血管导致血压波动外,还可激活血小板,使血管内皮受损导致高血压的进展〔7〕,伴有情绪障碍的高血压病人因情绪的影响血压的波动较大,单纯靠降压药物难以很好的控制血压,且易使血压降得很低,给病人造成更多的不适感,使治疗的依从性下降。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远期预后,提示临床医生当一个高血压病人治疗出现反常时,还要考虑病人是否有情绪的问题。

  由于我们的观察时间较短,很多问题还不能得出结论,尤其是高血压的治疗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药物干预情绪的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研究组的降压药物是否比对照组的有效维持量减少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由于多年的医学教育模式一直是生物医学模式,故综合医院的医生往往对病人的情绪重视不足,甚至忽视病人的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延误病情,易于造成过度医疗;很多高血压病人由于同时合并焦虑抑郁情绪,而综合医院的医生对此又认识不足,致使病人的血压一直处于波动状态,既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又给病人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王立新,苏 钧,万向君.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双期高血压的情绪障碍临床观察〔J〕.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学报,2007;25(5):30-1.

  2 苏 亮,施慎逊,肖世富,等.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3):166-8.

  3 杨菊贤.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有焦虑或抑郁时的诊断与治疗〔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2;29(2):67-70.

  4 Dobkin PL,Treiber FA,Tremblley RE.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in adolscent boys〔J〕.Psychother Psychosom Med,2000;50(1):50-6.

  5 陈颖敏,毛家亮,王彬尧,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特征与治疗〔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21(1):79-81.

  6 杨菊贤,虞 俊,陈启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与惊恐发作〔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1):24-7.

  7 马梁红.我国心身疾病的临床研究现状〔J〕.临床荟萃,2000;15 (18):851-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