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治疗慢性盆腔炎43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18 浏览次数:788次
作者:施元
作者单位: 226300 江苏通州,通州市计划生育指导站
【关键词】 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灶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炎症病史,病情较顽固,为妇科常见病。常见下腹部坠胀疼痛、白带增多、经期延长、异位妊娠、不孕等,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近年来笔者采用了月经期治疗慢性盆腔炎43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依据 (1)有急性盆腔炎史,全身症状不明显,有时有低热、疲乏、精神不振、失眠及急性发作。(2)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3)盆腔淤血、月经增多或失调,输卵管阻塞时可致不孕。(4)妇科检查时子宫活动受限,子宫两旁增厚及轻度压痛,形成囊肿时可触及边界清或不清的囊性肿物。
1.2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患者,年龄22~54岁,均为已婚妇女,孕次不等,绝大多数有妊娠分娩、流产、上环、取环等宫腔操作史,少数有不洁性交史。病程最长3年,最短2个月。其中双侧输卵管增粗26例,单侧输卵管包块16例,不孕症1例。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治疗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1.3.2 药物治疗 对43例患者,分别在月经期第一天开始静脉滴注0.5%替硝唑250 ml,以及阿米卡星0.4 g,地塞米松5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液体中,连续5天为一疗程。如系淋球菌感染可将阿米卡星改为头孢三嗪4 g静脉滴注。
1.4 疗效标准 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停药半年以上无复发者为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停药半年后复发,但次数减少,发作症状较轻者为好转。
1.5 治疗结果 43例中,治愈31例(72.1%),好转7例(16.3%),无效5例(11.6%),总有效率为88.4%。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37岁,2005年3月6日就诊。患者下腹部坠胀疼痛,白带增多,经期延长1年余,加重3天。B超提示:双侧输卵管炎,盆腔少量积液。在当地多次给予中西药治疗无效,遂来就诊。妇检已婚型,阴道通畅,白带多有异味,宫颈Ⅱ度糜烂,宫体后位,正常大小;附件:双侧输卵管增粗,压痛。采取在月经期上述方法治疗,第1个疗程腹痛消失,第2个疗程双侧输卵管无压痛,B超检查无异常,第3个疗程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3 体会
盆腔炎的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厌氧菌及淋球菌,近几年来有发现了沙眼衣原体导致的慢性盆腔炎,所以笔者采用了月经期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其优点是:(1)月经期子宫腔内及阴道内pH值的改变及流血使细菌繁殖活跃,月经期用大量的抗生素可使细菌消灭于繁殖前或繁殖期。(2)月经期盆腔充血,盆腔内毛细血管充盈扩张,此期用药利于药物渗透,使抗生素能有效地发挥其高效。(3)月经期子宫内膜剥脱,并形成新的内膜,经期用药可使感染的内膜脱离,在大量抗生素的作用下形成无感染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