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妇产科学》

巨大子宫肌瘤腹腔镜剥离术103例体会

发表时间:2012-12-20  浏览次数:514次

作者             单位

张成学   四川省苍溪县人民医院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多发性肌瘤以开腹手术为首选。巨大子宫肌瘤因腹腔镜术中操着困难多以开腹手术为主。2002年5月~2008年8月我院对103例病程不同的直径为7~12cm巨大子宫肌瘤尝试施行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剥离术,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03例,年龄31~54岁,平均40.5岁,病程9 d~8年。有腹部手术史11例,术前经阴道彩超检查及妇检均提示肌瘤直径为7~12 cm及数目少于3个。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分段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排除宫颈及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1.2 方法: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头低脚高,膀胱截石位,侧壁及后壁肌瘤可置举宫器、导尿。术者站于患者左侧。CO2气腹压力10~14 mm Hg(1 mmHg=0.133 kPa)。脐孔处行戳孔,置入10 mm套管,放入30°腹腔镜头,探查腹腔、盆腔,分离腹腔、盆腔粘连。在左下腹置10 mm套管,左侧脐旁4 cm及右下腹麦氏点分别置5 mm套管,置入器械帮助暴露和探查,仔细检查子宫及附件,暴露子宫及肌瘤,向瘤体注入垂体后叶素12 U,电钩切开瘤体肌层,暴露部分瘤体,于左下腹套管置子宫切割器将暴露瘤体作部分切除,将瘤体变小扩大操作空间,再剥离剩余瘤体行切除,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切口,妥善止血。冲洗盆腔及手术野再次明确无出血后,释放气腹,关闭切口,术后常规于左下腹穿刺孔置引流管行盆腔引流。

2 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6 d,手术时间95~180 min,术中出血约80~200 ml。术后除个别患者当天需止痛外,大部分患者不需镇痛。腹腔镜完成91例,术中9例因发现合并多个小肌瘤腹腔镜不能完全剔除而中转开腹;1例因盆腔广泛粘连、2例因子宫肌瘤紧靠盆壁,不能清楚显示输尿管,剥离困难而中转开腹。术后随访18个月B超检查发现11例有肌瘤复发,术后2例因最初经验不足造成子宫切口处血肿,术后行止血,预防感染、活血等处理,1个月后复查恢复正常。

3 讨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为广泛应用于临床。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在于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内环境稳定、术后肠道恢复快、腹部无瘢痕遗留、美容效果好。缺点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也存在肌瘤复发的问题,肌层及黏膜下小肌瘤的剔除不如开腹手术满意;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明显延长;肌瘤越大术中操作越困难,手术时间越长及术中出血明显增多。对于巨大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剥离手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术前应作充分肠道准备,也有利于术中扩大手术操作视野;②麻醉最好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肌松效果好,暴露空间大;③子宫瘤体较大,造成盆腔操作空间变小,手术难度增大,因此可将瘤体作部分切除,扩大手术操作空间,剥离瘤体时可边剥离边用双极电凝作瘤体周围血管烧灼止血,减少术中出血及保持术野清晰;④如果子宫下段暴露清晰,术中可先阻断子宫血管,再行肌瘤剥离,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⑤瘤体剥离后,子宫创面较大,瘤腔较深,造成缝合困难,止血难度增大,可采用1号可吸收线作由内向外多层缝合;⑥术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腹腔镜缝合打结技术,否则手术耗时较长,出血增多;⑦缝合止血,必须彻底,术毕置盆腔引流管通畅引流盆腔残液1~2 d,术后常规使用缩宫素3~5 d及抗生素2~3 d;⑧不可盲目追求腹腔镜手术成功率及低中转开腹率。中转开腹不是手术失败,是否中转开腹取决于手术者的技术水平、病情复杂程度、手术的难易程度等因素。适时中转开腹可以减少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认为术中有以下情况应即时中转开腹:并发多个小肌瘤腹腔镜不能完全剔除;巨大肌瘤紧靠宫旁及子宫下段,因瘤体逐渐增大造成输尿管位置变异,为避免损伤输尿管;因子宫下段缝合困难;止血效果不满意。

综上所述,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巨大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剥离术可先采用子宫切割器作部分切除,再切除剩余瘤体,尽量扩大手术操作空间,妥善缝合止血。腹腔镜巨大子宫肌瘤剥离术是可行的,但术中要采取灵活的处理方案,适时中转开腹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