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可行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5-04-07  浏览次数:1168次

小儿疝气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类型是腹股沟斜疝,临床中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但是传统高位结扎手术带来创伤较大,恢复时间长且易复发,疗效欠佳,所以,加强手术方面治疗研究是寻找新出路的关键。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1],为探讨这一术式在小儿疝气中的应用效果,特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疝气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的疝气患儿5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7个月~11岁,平均(4.5±0.9)岁;斜疝 5 0例,直疝6例;选取同期行常规手术的疝气患儿5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4.9±1.1)岁;斜疝48例,直疝8例。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主要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其中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方法为:静脉注射氯胺胴实施麻醉,取小儿患侧腹横纹小切口,长度控制在1~1.5 cm,将患儿皮肤切开,通过中弯钳往外环口处分离皮下,然后提起患儿疝囊并切开,根据疝囊大小实施不同的方法。如果疝囊较大,则利用横断疝囊壁远端止血后旷置,从近端开始一直剥离到颈部,联合应用四号丝结扎和八字缝针,如果较小,则可以把患儿的整个疝囊剥离到颈部高位后实施结扎,注意对分离面仔细止血,止血完成后逐层缝合。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临床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患儿基本资料及临床手术指标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TX-*3〗±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百分比(%)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疝气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体组织或器官出现移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出现在另一部位,可以说是日常生活中给人带来极大麻烦的病症之一。手术是治疗小儿疝气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小儿生理结构薄弱,手术耐受性不强,因而在手术中可能会出现风险或者造成术后恢复困难,并且由于传统手术操作中需要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不仅手术切口大、出血多、创伤大,也会破坏腹股沟管的原有结构,对于年纪小、发育不完全、身体能力较差的患儿而言,康复愈合较慢,在术后康复期间也较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和并发症等,且复发几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治疗小儿疝气的微创手术有腹腔镜手术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腹腔镜手术在小儿疝气中的确切疗效已得到较多的临床实践证实[2],有关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报道国内尚少。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伤口更小,切口层次也更少,避免了切腹股沟管这一手术步骤,对于患儿正常组织的剥离也较少,因而和其他手术类型相比对患儿造成的损伤要小得多。小儿腹股沟较短,精索位置表浅,因而通过腹横纹小切口手术稍微分离就能够较为清晰地看到患儿的提睾肌和精索,方便医生手术时高位结扎[3]。手术修复层次和传统手术相比,明显减少,因而大幅度缩减了手术时间,也减少了手术中的出血情况。 从研究结果来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手术相比也具有明显差异,表明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腹横纹小切口手术疤痕小,更为美观,更容易为小儿及家属所接受。

4参考文献

[1]卢艺成.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4,(2):120.

[2]黄仲昭.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对照研究[J].吉林医学, 2013,34(24):4902.

[3]聂忠新,黄辅全.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8) :5 3.

[收稿日期:2014-01-20编校:陈伟/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