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成效研究

发表时间:2014-04-24  浏览次数:764次

心肌炎是儿童中的多发病,它是一种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炎性改变,病理特征为心肌坏死和变性以及间质炎性细胞浸润[1]。引起该病的病因有很多,病情类型也各不一样,常见的比如病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心肌炎,其中感染性心肌炎又主要包括螺旋体、病毒、真菌、细菌、立克次体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各种治疗心肌炎的药物也越来越多,并各具优势和弊端,磷酸肌酸钠便是常见的类型。为了进一步分析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选择2011年12月~2012 年12月70例小儿心肌炎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70例小儿心肌炎患者,所有患儿均经第7版实用儿科学心肌炎的诊断标准确诊[2]。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 13例,女22例,年龄3~10岁,平均(5.56±3.11)岁。对照组男12 例,女23例,年龄3~10岁,平均(5.78±3.09)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确诊后均给予卧床休息、大剂量Vit C营养心肌以及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模式,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 1,6二磷酸果糖治疗,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病情状况而定,每千克的剂量约为200 mg左右,持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1 g/次,1次/d,持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变化、心脏大小、心功能测定、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显效:患儿的各项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没有并发症发生;好转:患儿的各项指标得到明显的好转但没有恢复至正常水平,出现了较少的并发症;无效:患儿的各项指标没有好转或者恶化[3]。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有27例患者取得明显的效果,患者的心率和心肌均恢复正常,心脏大小和心功能测定也逐渐恢复正常,另外的8例患者也取得了好转。对照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则明显差于对照组,少数患者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甚至出现病情恶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大,生活方式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种种原因导致了心肌炎患者越来越多。如今,心肌炎已引起了广大社会群体的关注,尤其是该病在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而儿童的主诉能力较差,导致该病在治疗过程中更加困难,如果耽误了治疗时机,则会对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心肌炎的治疗目前主要依靠药物方式,给予患者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同时给予大剂量Vit C营养心肌,叮嘱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多选择维生素和蛋白质丰富的类型,以保证营养供给的同时宜于心脏的保护;并给予患者抗病毒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症治疗。磷酸肌酸钠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研究出的一种新型药品,它可以被磷酸肌酸酶催化,从而将磷酸基转给了ATP分子。心肌炎患者往往会发生肌肉收缩的临床症状,而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就会有ATP分子出现,使用磷酸肌酸钠就可以为ATP提供所需的磷酸基,从而促进心肌的正常收缩。另一方面,在实施心脏手术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心脏停搏液中加入磷酸肌酸,以此发挥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据国外有关临床研究资料表明,磷酸肌酸钠还能够作为营养补充药治疗代谢性疾病。因此患者在入院的时候需要进行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酶学检查及病毒抗体检查。综上所述,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使患儿的心肌酶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并有效的促进身体等各项指标达到正常水平,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张耿昌,刘建华,江少青.生脉、大剂量Vit 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27(1):160.

[2] 利 丹,黄晓利.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32(6:):832.

[3] 李 磊,袁程远,龙 莉,等.磷酸肌酸钠对小儿EB病毒感染后心肌的保护作用观察[J].四川医学,2011,32(7):1052.

[收稿日期:2013-11-30 编校:苏建东]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