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与氨溴索联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2-21  浏览次数:725次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占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总数人的30%以上,该病患儿的发病通常比较急骤,临床诊治的难度相对较大。笔者对患有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阿奇霉素与氨溴索联合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82例患有支原体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8例;年龄1~8岁,平均(3.1±0.6)岁;患病时间1~8 d,平均(3.6±0.5)d。治疗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1~9岁,平均(3.3±0.5)岁;患病时间1~9 d,平均(3.7±0.4)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每次剂量控制标准为10 mg/kg,1次/d,计划治疗1周。

1.2.2 治疗组治疗方法: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每次剂量控制标准为10 mg/kg,1次/d,静脉滴注氨溴索,每次剂量控制标准为 1.5 mg/kg,1次/d,计划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支原体肺炎病情治疗效果、肺炎症状消失时间、用药治疗总时间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治愈:体温完全恢复正常,症状表现和体征基本消失,血常规检查结果恢复正常,X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炎性反应彻底消失。有效: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表现和体征明显好转,X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炎性反应已经吸收。无效:体温仍然存在异常,咳嗽程度没有变化或进一步加重,X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炎性反应程度明显加重[1]。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支原体肺炎病情治疗效果:对照组经阿奇霉素治疗后有12 例患儿的支原体肺炎病情达到治愈效果,有17例患儿治疗有效,有12例患儿治疗无效,支原体肺炎治疗总有效率为70.7%;治疗组经阿奇霉素与氨溴索联合治疗后有16例患儿的支原体肺炎病情达到治愈效果,有21例患儿治疗有效,有4例患儿治疗无效,支原体肺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0.2%。两组患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治疗时间:对照组患儿经(5.17±0.68)d 治疗后肺炎症状表现消失,共计用药治疗(9.62±0.75)d;治疗组患儿经(3.16±0.59)d治疗后肺炎症状表现消失,共计用药治疗(7.26±1.15)d。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治疗时间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类药物,抗菌谱较广,对无细胞壁构成的支原体感染可以产生特殊的治疗作用,其主要特点为毒性相对较低、基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盐酸氨溴索是盐酸溴已新的一种活性代谢产妇,也是新型黏液溶解剂的一种,氨溴索和溴凡克新是其体内主要活性代谢产物,临床应用主要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高两大特点,其药理作用机制主要为氨溴索对肺 Ⅱ型细胞合成表面活性物质产生有效刺激,使肺的磷脂含量显著增加,对肺泡表面张力的减少有一定的帮助作用[2]。

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9,45(3):223.

[2] 陈秋芳,余 刚,张海邻,等.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及内镜特点[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42.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