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儿科学》

漏药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时针头脱落及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1-25  浏览次数:585次

在小儿输液过程中,由于小儿好动特性,导致患儿在输液过程中针头脱落及漏药等情况发生,严重时可因为漏药发生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针头脱落后二次静脉穿刺增加儿童痛苦。所以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必要的,有助于减少输液过程中相关不良情况发生[1-2]。选择静脉输液患儿,观察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中针头脱落等情况发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静脉输液患儿 2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男52例,女48 例,年龄0.8~3.3岁,平均(1.8±0.6)岁。穿刺部位分布:手背静脉输液共69例,足背静脉输液患儿共31例。对照组男51例,女 49例,年龄0.7~3.5岁,平均(1.9±0.5)岁。穿刺部位分布:手背静脉输液共68例,足背静脉输液患儿共3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护理干预,采用常规胶布固定方法,没有其他相应的特殊固定等。观察组患儿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首先要了解输注药物所需相关容积,对药物进行充分溶解。对于容易产生泡沫的药物,注射器斜面要深入到液面下,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泡沫产生。静脉穿刺难度较大的,首先要用无加入药物的液体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再加入药物,减少药物流失。穿刺成功输液时,把患儿的手和足固定在固定板上,然后固定好患儿的手或者足,用胶布固定时要把握好力度,避免过紧或者过松。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输液患儿针头是否脱落、是否出现漏液等情况,及时发现及时纠正,避免局部组织坏死等发生。针头拔出时,立即给予棉球对穿刺点进行按压,针头在没有压力情况下退出管腔。针头拔出后,要按压好棉球,避免穿刺部位出血。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针头脱落、漏药及停药等情况的发生情况;在输液过程中观察患儿皮肤颜色改变情况,注意不同药物的滴注速度。 

1.4 统计学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针头脱落等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 14.0下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输液过程中针头脱落、漏药和停药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针头脱落患儿共6例,发生率为6.0%;漏药患儿共10例,发生率为10.0%;停药患儿共11例,发生率为11.0%。观察组患儿中针头脱落0例,漏药患儿共2例,发生率为2.0%;停药1例,发生率为1.0%。观察组患儿中针头脱落、漏药和停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输液过程中会因为小儿的好动、缺乏安静等特性而容易导致输液过程中出现针头脱落、漏药或者停药等现象出现,容易导致输液失败,甚至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在输液过程中小儿的好动顽皮等,导致患儿可能自己拨弄针头,所以容易导致针头脱落等。由于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手部和足部的血液循环不畅,一旦环境温度降低,在肢体的末梢部分的血管容易发生收缩反应,血流变慢,容易出现血栓,影响输液进行[3-4]。在小儿输液过程中,如果发生漏药,而输注的药物可损伤针刺周围的组织,导致周围组织水肿甚至坏死,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而针头脱落可使穿刺次数增多,增加了患儿的穿刺痛苦[5]。本文中,观察组实施了针对小儿输液中常出现的针头脱落等现象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针头脱落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漏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停药现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小儿输液时针头脱落发生,减少漏药和停药情况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4 参考文献 

[1] 李向平.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 15(3):41. 

[2] 王增敏,范丽媛.儿科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2):1031. 

[3] 欧阳艳辉.小儿静脉输液中依从性差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1,24(1):169. 

[4] 蓝思琴.护理干预对婴幼儿首次静脉输液时陪护父母焦虑状况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93. [5] 毛永霞.65例静脉输液大面积渗漏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2011,1(8):117. 

[收稿日期:2013-11-05 编校:潘宏竹]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